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资源学:理论与案例中的管理模式

文化资源学:理论与案例中的管理模式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资源管理工作内容错综复杂、涉及主体多样,按照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管理模式,而在实际工作中,则表现为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运用。社会力量是国家力量之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文化资源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日益扩大。

文化资源学:理论与案例中的管理模式

文化资源管理工作内容错综复杂、涉及主体多样,按照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三种管理模式,而在实际工作中,则表现为多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运用。

(一)政府主导型

政府凭借其绝对的行政优势,在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并能够从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积极的帮助与扶持。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通常是在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各类文化行政机构,具体涵盖文物保护、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知识产权等部门,担负起保护与传承文化资源的职能。这些部门具体负责建立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机制,制定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规划,建立文化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搭建文化资源宣传平台,鼓励公众参与、发动民间力量,实施宏观监管等工作。从各国实践工作来看,法国作为文化资源大国,在文化资源管理方面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的管理模式,即设立文化与通信部全面管理全国文化事务,并通过向地方派驻代表的方式,统一对全国的文化事业实行直接管理。中国则通过设立文化和旅游部作为最高的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设文化和旅游厅(局)对各地区的文化资源及文化事业进行监督管理。[1]通过各级文化部门的宏观把控与责任规范,共同构成了点、线、面三者结合的政府主导型文化行政管理体系,真正把文化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社会主导型(www.xing528.com)

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是以多元化的社会力量为主体的管理方式。社会力量是国家力量之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文化资源管理与保护中的作用日益扩大。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文化管理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是社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重要体现,能够为文化资源管理提供智力支持,节省行政管理成本,实现对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评价。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存在较为普遍。比如,在美国,政府行政体制中没有设置全国文化事业的行政部门,而是由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学会等社会力量代表政府行使部分文化管理职能。在英国,政府机构不会直接参与具体的文化事务管理,而是通过非政府性质的公共文化艺术机构间接进行管理,如英格兰地方艺术理事会、苏格兰艺术委员会、威尔士艺术委员会等,并遵循“一臂间距”的管理原则,协助政府制定文化管理政策,负责具体落实工作,独立运行、自主经营。

(三)市场主导型

市场主导型管理模式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运作模式,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综合运用市场价格、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手段调控文化市场供给,主要表现为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对于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文化市场的自主管理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市场主导型管理模式下,文化企业往往需要独立承担管理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需要有成熟的产业环境及完备的法律政策作为支撑。以美国漫威影业为例,《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电影系列是漫威影业最引以为傲且经久不衰的大IP。2017年漫威影业被迪士尼公司收购以后,迪士尼公司一眼看中这些优势文化资源,除了生产电影周边产品获取收益之外,还依靠商业运作将这些优质并极具潜力的文化资源进行再开发,通过在迪士尼乐园里增开漫威主题乐园的手段延续《钢铁侠》《蜘蛛侠》等漫威英雄的电影生命,再次获得公众的认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