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资源管理的手段:理论与案例

文化资源管理的手段:理论与案例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开展文化资源管理工作的最根本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文化立法、文化执法、文化司法、文化普法教育等环节实现对文化资源的管理。目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我国中央及地方层面都出台了多项法律条文规范文化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水平。

文化资源管理的手段:理论与案例

(一)法律手段

法律是调节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工具,包含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等内容,具有强制性、平等性以及普遍适用性。作为开展文化资源管理工作的最根本手段,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文化立法、文化执法、文化司法、文化普法教育等环节实现对文化资源的管理。依法治理是进行文化资源管理的必由之路,法律手段不仅能够为文化资源管理指明方向,而且能够有效规范与约束各类管理活动,促进文化资源管理朝着法治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我国中央及地方层面都出台了多项法律条文规范文化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水平。

从国际公约来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来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从国内立法来看,当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涵盖了文化遗产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市场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领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10年修正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这些都为我国文化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行政手段(www.xing528.com)

行政手段是指行政机关为达到一定的行政目的而采取的强制性管理手段。为加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基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文化行政机关通常以政策、指令、规划、决议、决定、建议等行政方式,对电影、艺术、出版、文物等文化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有效的管理,主要包含组织、规划、协调与监督等内容。具体表现为:文化行政机关通过系列的政策文件等规划配置文化资源,审核文化事业单位及文化企业的运作机制、组织类型和经营资格等;根据国家文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制定文化事业发展计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并全面贯彻实施;及时修正与调节文化事业领域中偏离文化公益性质的文化资源管理,对文化产业领域中文化市场各要素的利益摩擦加以调整;建立对文化发展与文化资源管理运行状况的过程监督与结果监督的动态监督机制。通过行政手段开展文化资源管理,不仅能够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还能够减少管理阻力,建立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合作治理机制。但是,作为一种刚性管理手段,行政管理的客体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与此同时,由于行政方法离不开行政命令与知识,管理者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和管理才能,则极易导致官僚主义

(三)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是指管理部门依据文化市场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经济政策、财税制度、价格、利率投资经济杠杆,实现对文化资源的管理。作为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一种间接性管理手段,经济手段对调动文化组织和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为:国家通过财政预算、专项基金、财政补贴等形式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项目给予财政拨款与重点扶持;国家通过税收减免及贷款贴息等方式,鼓励对有价值的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开发,扶持和保护文化事业,调控文化产业;国家通过完善价格补偿机制和约束机制,促进文化商品流通,加快文化消费;国家通过拓宽文化发展的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带动文化经济发展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