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恩格斯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展示

恩格斯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展示

时间:2023-08-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和根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成为比较恩格斯和马克思自然观的焦点。基于实践阐明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一致性对于批判“对立论”是十分必要的。恩格斯承认自然和实践的双向互动并不是否认实践的能动性,而是对实践的作用和意义的充分认识。可见,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实践观点上是一致的。

恩格斯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一致性研究-成果展示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和根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此重要,成为比较恩格斯和马克思自然观的焦点。诺曼·莱文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自然界的解释的主要区别,是关于实践的概念”[22]。基于实践阐明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观上的一致性对于批判“对立论”是十分必要的。

马克思批评黑格尔把实践观念化,指出人是“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23],人“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24],简言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5]。马克思强调实践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深刻的基础,但依然受到外部自然的限制,“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26]。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是受制于自然的主动性、创造性活动。实践只有在外部自然界提供的生产资料的基础上才能成为创造的源泉,可以说,自然界是实践的不言而喻的前提,“人在生产中只能像自然界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变物质的形态。不仅如此,他在这种改变形态的劳动中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因此: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像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27]。在人的实践与自然的关系上,实践的实质是改变,是对预先存在的物质本身的改变,不能因为实践对自然的改变而忘记“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这表明,马克思并不像某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那样,似乎把人看作是高于一切的存在的基础,而是把人的实践活动,以至人的生产能力牢牢地置放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基础之上,他看到了人的实践活动和客观物质基础二者的结合——而不单单是人的活动本身——才能成为‘创造’的源泉。”[28](www.xing528.com)

恩格斯认为,历史并不是神的启示,而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9]。恩格斯基于19世纪自然科学的新发现,指出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但造成人和动物最后的本质区别的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人作为自然的产物,需要自然为其提供生存资料,但自然作为先于人的存在,其本身并不完全合乎人的目的和需要,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来利用、改造自然,使之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新的条件。与动物和自然的关系不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单纯地直接利用关系,而是藉由物质生产实践构成共生共存、相互作用的关系。物质生产实践只有和自然界结合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成为“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恩格斯将实践看成人在一定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的物质的能动活动,既把实践当成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客观的活动,又把实践当成人改造自然并使其符合人的需要的创造性活动。在恩格斯看来,实践在人与自然的共存和互相渗透中发挥作用,体现在人对历史的创造和对自然的改造上。实践是一种否定自然的原初物质形态的一种活动,沟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性物质关系,构成人的基本存在方式。恩格斯承认自然和实践的双向互动并不是否认实践的能动性,而是对实践的作用和意义的充分认识。可见,恩格斯和马克思在实践观点上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