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产电影质量提升与工匠精神培育

国产电影质量提升与工匠精神培育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以来,相比于观赏性、娱乐性,中国电影理论界更注重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即对于电影创作质量的强调与关注。换言之,要想成就艺术创作,“工匠精神”必不可少。实际上,在这部影片之中,人格之美与沉积文化的背后,深藏着这种艺术美感,体现的正是工匠精神。此外,由于市场化、娱乐化,我国的电影出现了世俗化特征,中国电影市场倾向于多元化,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影片,一味地追求利益,置“工匠精神”于不顾。

国产电影质量提升与工匠精神培育

新时期以来,相比于观赏性、娱乐性,中国电影理论界更注重影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即对于电影创作质量的强调与关注。在王纪人看来:“我国的进步电影历来是重视思想性和现实性的,强调作品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作用。从30年代的左翼电影开始,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许多优秀影片,始终都坚持了这一点。”袁文殊亦坦言:“电影的出路在于提高电影质量”,而“提高电影作者的素质是提高影片质量的关键夏衍也呼吁“宁要一定质量的数量,不要一定数量的质量”,其中便暗含着电影人对工匠精神的某种时代诉求。尤其在诸如《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小城之春》、《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芙蓉镇》、《红高粱》、《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众多银幕经典中,无不浸润着老一辈艺术家匠人风范、创新品格以及持之以恒的精气神。

实际上,艺术创作如果严格的来说,属于创造性的劳动,其最终的目标并不是“匠”,换言之,艺术创作不光只是依靠才华、灵感,即便艺术创作少不了它们,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艺术。换言之,要想成就艺术创作,“工匠精神”必不可少。对于电影来讲,它的产生离不开资本、技术以及观众等力量,一旦缺少了这些,电影也就无法产生,电影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集创意、手工技艺于“一身”。我们可以看看电影史的经典银幕之作,是精雕细琢的,这些经典的银幕之作,除了鲜明的艺术风格,还有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的寄予厚望。很明显,要想产出这样的作品,就需要电影艺术家不断琢磨,提高艺术修养,在这个过程之中沉淀工匠精神。举个例子来说,在2002年上映的电影《小城之春》,其电影构图十分细腻,用光十分具有层次感,从电影节奏上来讲,富有诗意和灵性,既包含了东方的美学,又融入了中国情怀。在这部影片的长镜头中,深藏着“发乎情,止乎礼”的情愫,古典文艺中蕴含着东方神韵。实际上,在这部影片之中,人格之美与沉积文化的背后,深藏着这种艺术美感,体现的正是工匠精神。在2015年上映的电影《刺客聂隐娘》中,导演侯孝贤使用44万英尺纯胶片进行拍摄,这部影片使用写实的手法,将幽玄意味与被压抑的唯美风格展现出来,观赏这部影片,我们可以发现薄纱飘动、树叶婆娑下,将生活、生命的本质体现出来。实际上,这部电影为我们所展现出来的,在注重技术与资本的社会显得十分珍贵。

纵观那些优秀的电影作品,其成功的背后离不开专业的团队,不仅是导演、演员,还需要编剧、拍摄、灯光等的团结合作,才能制作出精美的银幕电影,而要想实现这些,具有“工匠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1949年前后,出现了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表演艺术家,如以秦怡、谢芳、于洋等,他们所塑造出来的银幕角色让人记忆犹新。进入新时期之后,又出现了很多的艺术家,如陈道明、斯琴高娃等,他们秉承着匠人精神,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形象。著名艺术家李雪健曾出演过焦裕禄等角色,他所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他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在拍摄电影《横空出世》的时候,他顶着新疆戈壁滩上40℃的高温,身穿厚棉袄,为了让自己所塑造的将军形象更为逼真,不顾炎热的天气,将沙子扬在自己的脸上,他的这种钻研艺术、敬业的精神,正是对“工匠精神”传承。相反的,现如今的电影产业乱象丛生,一些所谓的“小花”“小鲜肉”,演技与好的远远相比,相去甚远,甚至还出现了轧戏、天价片酬等,而“工匠精神”的传承,是化解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www.xing528.com)

现如今,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工匠精神”出现了新的内涵,同时也带来了评价体系的改变,认知也出现了变化。在新时期,对国产电影的评价主要是看社会功能,其次将艺术价值作为诉求,显而易见,在电影的评价体系中仍然存在“文以载道”的观念。在很多第四代导演的认知中,商业观念与市场意识属于理性的“话语”,本能指的是“艺术”,也就是说,这是导致重故事而轻造型情形出现的原因,在电影产业中出现的“工匠精神”,指的是对叙事、人物形象的雕琢,即便是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趋势的出现,导致了视听造型的革新,但仍属于工业层面上对技术的使用,位于边缘化。由于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电影“置身”于复杂的环境之中,即多元力量分庭抗礼,同时,海外大片的引进,使中国电影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如制作策略、风格类型等,带有明显的高度分化特征。此外,由于市场化、娱乐化,我国的电影出现了世俗化特征,中国电影市场倾向于多元化,出现很多粗制滥造的影片,一味地追求利益,置“工匠精神”于不顾。

由于全面产业化改革,各种资本的介入,以及数字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电影制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些高科技被应用到电影制作之中,如特效技术、3D/IMAX等。曾经有学者提出过,电影是一种文化商品,其艺术性的体现依赖于技术,因此对于电影质量的提高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技术质量的好坏,同时决定了电影产品能否进入到经济领域。实际上,想要通过电影叙述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还需要“工匠精神”,此外,创意也必不可少。同传统的匠人精神相比,新时期出现在电影领域中的“工匠精神”更注重技术、创新以及故事的融合,新时期的“工匠精神”除了要在电影创作、市场运作等方面得以体现,在美学、文化等也要体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在当今“互联网+”的背景下,认识“工匠精神”的内涵要从信息化体系、工业化体系着手,即提升电影内容质量,提升技术水平。另外,“工匠精神”还与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型息息相关,电影产业的发展寄希望于“工匠精神”与创意的完美融合,从而稳步提升电影产品的质量,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