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选取

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选取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实现。校企合作作为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是校企联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也是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非常有利的。但他们一丝不苟、坚持专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不过时。

建筑装饰专业工匠精神培育路径选取

抓好教学阵地,促进职业素养养成。“工匠精神”培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实现。需要强调技能为本位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品格养成和职业素养提升。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中,选用合适的方法途径,将“工匠精神”纳入其中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确“工匠精神”的实质与内涵,认识其价值和意义,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职业态度,提升其职业素养。

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装饰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推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以建筑装饰工程中天棚装饰施工、墙柱面装饰施工、楼地面装饰施工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流程和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教学目标符合国家标准和操作规程,施工产品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专业课程在对应职业岗位中的作用优势和教学内容特点,不仅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职业知识与技能,传授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更以优质工程为例,让学生感受“工匠精神”为人们带来的生活变化,感受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规范设计与施工对装饰产品结果的影响。

在实训、实习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职业规范的意识培养,不放过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和每个细节,处处、时时严格按照程序规范操作。例如在天棚装饰施工实训前的准备,从工具的准备、工装的穿戴、现场施工操作、实训后的现场清理整顿等都要给学生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并列为评价考核内容范围等等。

营造环境文化,做好榜样引导与指导。人生需要榜样的引导,这是经过无数实践证明了的一个不朽的命题。高职学生一般年龄在18~23岁,正处在青年中期,模仿性比青少年更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很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跟着学,跟着走,这样有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利用学校橱窗、工作室、实训场所等进行展示宣传。从名匠大师、优秀校友、身边技能大赛获奖同学等的作品展示,到他们的职业风采、职业作为展示,让装饰专业学生充分感知这些宣传展示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以激发学生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饱满热情。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制作、主题班会课、团委社会实践活动、征文演讲比赛、组织优秀毕业生事迹宣讲会、组织收看相关电视节目等在学生中开展“发扬‘工匠精神’,做高技能人才”主题教育活动,宣讲优秀工匠和“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优秀工匠,了解工艺、感受对工艺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以及工匠、“工匠精神”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真正认识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锤炼追求卓越的职业品质,练就扎实的职业技能。

定期邀请具有能工巧匠专业基础与职业技能的企业名师进行装饰设计与施工专题讲座、优秀装饰工程项目案例介绍、指导学生实训、指导学生实习、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让学生在与名师的接触中感受良好的职业品质和行为习惯。

完善制度规范,提高校企合作成效。校企合作作为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是校企联合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也是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如果校企合作能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使学生在学校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可以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而在目前,由于缺乏相关政策法律的保障,缺乏相应的管理和监督等,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的深入度仍然不够,校企合作成效并不明显。为此,结合我国国情,需要制定并完善有关校企合作制度,对校企合作的利益主体、合作过程、监督评价等做出具体规范;联合多部门组建校企合作管理机构,统筹管理相关事项,使校企合作有序开展;制定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等。(www.xing528.com)

在此基础上,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请企业有资质的人员与班级结对,请企业导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专题讲座,参与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以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进行指导,校企合作共同组织、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包括材料准备、参赛过程、结果评价等),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合作共同进行教科研课题研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跟岗实习等等。即通过这些校企深入合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切实提高校企合作的成效,真正使学生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实现从知识、技能到素养、精神的高度融合,落实“工匠精神”的培育。

开设创新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产品品质追求的背后蕴含的是对工艺创新的不断求索。因此,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充分发挥创造力,完成产品的卓越升级。为此,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发、开设创新教育课程,以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另一方面,让学生适当地参与教师科研工作,以增强学生的技术服务、技术创新能力。

开展技能竞赛,强化品质标准追求。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而通过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对职业标准的认识、对职业意识的培养也显而易见。这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非常有利的。

那么,除了组织少数学生参加全国类的一些大型技能比赛外,针对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装饰行业需要,在专业内部定期开展不同的建筑装饰技能比赛,比如镶贴工比赛、木工制作比赛、CAD绘制装饰施工图比赛等等也是必要的。以此来引领学生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流的产品是需要一流的技术工人制造出来的,再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技术工人的工艺化操作,也很难变成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一流的技术工人不仅仅是掌握了娴熟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备严谨、一丝不苟、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曾经,工匠作为一个与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离的职业,以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的景图定下底色。而今,随着农耕时代的结束,一些与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日常生活。但他们一丝不苟、坚持专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永不过时。“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应存在于每一个职业人的身上、心中。高职教育直接为社会输送各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其培养的人才质量决定企业产品的质量。高职装饰专业进行“工匠精神”培育,不仅是提升社会服务的需要,更是期待我们生活的空间环境更加美好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