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科能力探究:目标导向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科能力探究:目标导向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表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目标同时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导学案可以发放纸质的,也可以通过教师端发送到学生的手机或平板中。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体。

核心素养下物理学科能力探究:目标导向式教学的理论分析

一、中学物理目标导向式教学

目标导向式教学也可称为“目标—掌握”教学,其基本教学模式为,基于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思想,根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目标为导向,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实施教学,并借助教学评价获得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矫正。

二、目标导向是促进核心素养达成的重要途径

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养成和能力提升,将其由理念变为现实的方式,是将其细化为学科或领域课程目标,并进一步转化为在教育实践中可操作、可评价的具体课时目标。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起点能力做教学任务分析,依据核心素养制订目标,导向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制订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各要素运转的指明灯和连接点,对其他要素起着导向、协调和控制的作用,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使得课堂活动的各个要素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和促进作用,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自我建构知识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让他们的学习方式从盲目地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有明确内部动机指导下的主动建构和探索。

三、信息技术是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的重要保障

如果教与学的方式不转变,课堂仍然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仍然是只会做题不会思考的人,那么核心素养是难以落地生根的。在转变教与学方式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改变教学活动的各项要素,引发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内容等各环节的深刻变革”。一项新的技术不管其功能本身多强大,其对学习方式的转变将更多地有赖于其与学科内容本身的融合程度,以及教学设计者的引领。教师从学科本质的角度思考,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下,将技术使用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一起设计,尽可能使每一项技术与每一个教学活动、每一个评价内容高度融合,并允许实践过程中的灵活调整。立足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核心素养的达成。

四、采用目标导向式教学解决问题的理论分析(www.xing528.com)

(一)以目标的导向功能还原物理学科本质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着眼于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养成和能力提升,将其由理念变为现实的方式,是将其细化为学科或领域的课程目标,并进一步转化为在教育实践中可操作、可评价的具体教学目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活动建议、教学提示,结合教材、学生的起点和特点做教学任务分析,制订目标。

教师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导向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顺序、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一起设计,尽可能使每一项技术与每一个教学活动、每一个评价内容高度融合,并允许实践过程中的灵活调整。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组织和开展课堂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达到还原学科本质的目的。

(二)以目标的激励功能保障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角色要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不将学习者包括在设计过程中就不能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这种以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为切入点的目标导向式教学设计思想,为教师更有效地保障学生的主体性指明了方向。

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表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受到外部条件的强烈影响。在动机阶段,教师就要引发学生对达到目标的心理预期。

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目标的激励功能发挥得更好。例如,在导入阶段,教师于课件首页上简要呈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能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而不是被动地跟着走。目标同时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导学案可以发放纸质的,也可以通过教师端发送到学生的手机平板中。在实施阶段,学生可手写答案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然后进行拍照上传,或直接在手机、平板中完成填写后与全班共享。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成为建构知识的主体。PPT也能实现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主体交流,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知,软件中的聚光灯、放大镜、点赞、献花等功能可以给学生及时的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