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险定价方法及其影响

保险定价方法及其影响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险定价方法是保险公司为实现定价目标而选择的厘定费率的方法。当市场中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或者利用该方法的公司是市场的领导者时,成本导向定价法最有效。金融型保险相关理论的提出对保险定价将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保险定价模型关注于对损失和费用的估计与预测。

保险定价方法及其影响

保险定价方法是保险公司为实现定价目标而选择的厘定费率的方法。定价方法通常分为三类:成本导向定价法、竞争导向定价法和客户导向定价法,如图7-1所示。

图7-1 保险定价方法

(一)成本导向定价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是指保险公司制定的产品价格包含在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服务环节发生的所有成本,以成本作为制定价格的唯一基础。当市场中只有一家保险公司,或者利用该方法的公司是市场的领导者时,成本导向定价法最有效。成本导向定价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1.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就是在产品成本的基础上,加上预期利润额作为销售价格。成本加成定价法有计算简便、稳定性大、避免竞争、公平合理等优点。

2.损益平衡定价法

损益平衡定价法又称目标收益定价法,是保险公司为了确保投资于开发保单、销售和服务中的资金支出能够与收入相等的定价方法。损益平衡定价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能向保险公司表明获得预期利润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二)竞争导向定价法

竞争导向定价法是以竞争对手确定的价格为基础,保险公司利用此价格来确立自己在该目标市场体系中的地位。竞争导向定价法具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1.随行就市定价法

随行就市定价法是指保险公司按照行业的平均现行价格水平来定价。这是一种首先确定价格,然后考虑成本的定价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竞争激化。随行就市是本行业众多公司在长时间内摸索出来的价格,与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比较符合,容易得到合理的利润。

2.渗透定价法(www.xing528.com)

渗透定价法是指保险公司利用相对较低的价格吸引大多数购买者,以此获得市场份额并使销售量迅速上升的定价策略。在需求价格弹性高,市场潜力大,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时,保险公司采用低费率可以增加销售收入

3.弹性定价法

弹性定价法又称可变定价法,要求保险公司在产品价格问题上同客户协商。这种方法主要被销售团体保险产品的公司所采用,它们参与大宗团体保险生意的竞标或提交协议合同。团体保险的销售过程常常以竞标开始,在竞标过程中,竞争对手会逐个被拒绝淘汰,最后,客户与成功的竞标者签订协议合同。

(三)客户导向定价法

客户导向定价法又称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指保险公司制定分销商或保单所有人双方可以接受的价格,或者是根据购买者的需求强度来制定价格。需求强度越大,则定价越高;需求强度越小,则定价越低。

专栏7-1

金融型保险产品定价日益重要

一般认为,传统型保险向金融型保险转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金融服务的一体化,金融混业经营的推动,尤其是保险与银行的合作日益密切;其二,各国保险市场放松监管的趋势;其三,与金融相关的保险产品的出现,如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等;其四,风险管理模型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五,更多适合于保险业的负债模型向适合于全球金融业的相关模型的发展,如资产负债管理模型、风险)资本模型等。

与传统保险不同的是,金融型保险的显著特征是不仅仅通过聚集保险基金来达到经济保障的目的,更看重通过资本市场来筹集资金以满足保险经营者融通资金的需求。金融型保险相关理论的提出对保险定价将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种保险形式的转型,更多的是一种定价理念,或者说经营理念的转型与创新。传统的保险定价模型已不能适应保险经济与金融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的保险经营背景,从而不可避免地向金融型保险定价模型过渡和转型。

传统的保险定价模型关注于对损失和费用的估计与预测。这些定价模型主要强调的是损失的分布。常见的方法是通过估计期望损失、期望效用以便确定一个能保证特定承保利润边际的保费。更多的模型重视损失分布的矩用以确立利润边际或盈余条件。传统的保险定价理论主要有期望损失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保险产品的金融定价是建立在把保险商品当成金融产品,把保险公司当成金融中介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现代金融理论与方法已被引入财产保险的定价过程中。这一趋势始于1976年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运用于汽车保险的定价。随后,贴现现金流模型也被运用于汽车保险费率和劳工补偿保险费率的厘定过程中。尽管将金融理论与模型运用于保险定价可以得出比运用传统保险定价模型更接近现实的费率,但由于监管当局和精算师对金融基本理论及相关术语了解的限制,通常所得出的定价结果难以真正反映保险市场产品的实际要求。换言之,理论上难以得出有效的定价结果。因此,需要加强精算师和其他与保险费率厘定相关人员对金融理论与模型的了解,从而将金融相关理论与模型更好地运用到保险定价中来。

介绍五种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模型(APM)、期权定价模型以及评估模型(包括资产负债模型与贴现现金流模型),目的在于将金融定价理论与模型运用到保险定价中来,同时希望保险定价的过程能借以得到改进。如果我们能设计出更可靠的保险定价模型,则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保险理论中精算和投资等方面的发展,如承保周期中盈利性方面的计算将会得以简化。

——节选自:赵正堂.金融型保险产品定价模型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