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德观在管理学基础中的作用

道德观在管理学基础中的作用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道德观的概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们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3)社会主义道德观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道德和道德观进行分类。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提出“五爱”公德、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了“五爱”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做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新阐述,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道德观在管理学基础中的作用

1)道德的概念

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和规则。德,本义为得,引申为品德,即得到正直的品德。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行为活动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般情况下,道德没有成文的条律来规范,而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良心)等来维系。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带有阶级属性。

2)道德观的概念

不同的社会、不同的人们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观就是人们对道德关系的整体认识和系统看法。道德观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连,密不可分。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www.xing528.com)

3)社会主义道德观

以不同的标准,可以对道德和道德观进行分类。按照道德和道德观的主体特性,可以将道德和道德观分为个人道德观和社会道德观;按照道德依托的社会性质,可以将道德和道德观分为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和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提出“五爱”公德、20字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五爱表述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吸收了“五爱”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做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新阐述,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发展和与时俱进。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