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全方位、高标准、多渠道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全方位、高标准、多渠道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克服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下降薄弱环节。目前我校有2位教师专著即将出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决不能忽略强化教师的电教意识和掌握电教本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十分注重和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学校认可教师劳动的方式是奖励。

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全方位、高标准、多渠道的思考与实践

邓继新

教育改革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培养跨世纪的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靠跨世纪的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的教师。一所学校,要在深层次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出特色,走向辉煌,就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抓紧抓好,全方位参与,高标准要求,多渠道开展,卓有成效地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学业务素质和教研科研能力,成为一代新的良师与楷模。

教师的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奉献精神。因此,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特别重视激发教师对自己本职工作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和成就感,坚决反对“一切向钱看”和“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倾向。我们非常重视并实行“教师学习日”制度,通过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学习先进教师的模范事迹,促使教师对本职工作在感情上不断升华,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在行动上更加自觉。我们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定期举办教育改革讲座,介绍国内外教改动态,让老师们了解当代数育改革的脉搏。从而激发教师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现代数育思想,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教师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上达成共识,就会形成更加自觉的生动活泼的教改风气。为促使教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激发自觉的改革激情,我们制定了全校教职工调研考察方案,精心组织了教职工教研考察活动提出了“参观第一流学校,拜访第一流名师,学习第一流经验”的口号,计划在3年内,分期分批让每位老师走出校门,遍访名校名师,耳闻目睹,亲身感受。一年来,已组织8批共60多人,分别参观了北京、天津上海、南昌、武汉等地的第一流学校。调研考察活动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化,激励而改革学校和自身的实际参与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子,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在新的形势下怎样才能上一个更高档次?必须把教育科研作为突破口,要求教师会教书,善育人,能科研。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在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克服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下降薄弱环节。为促使学校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我校将重建教育科研处,负责组织全校教师教育理论的学习,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尤其要抓好“教书的方法,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学生的学法”的“三法”教研,总结经验,推出成果。为鼓励教师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著书立说,造就更多专家型的名师,推动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我校成立了《深圳中学教育丛书》编审委员会,并设立了“教师出版基金”,每年投10万元,全额资助教师出版自己的专著。目前我校有2位教师专著即将出版。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的希望,学校能否保持长盛不衰,取决于能否竭尽全力培养出一批跨世纪的、德才兼备的、出类拔萃的青年骨干教师。我校每年都有一批老教师退休,需要解决新老交替、人才断档问题,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更加紧迫,应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尽快培养出批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这是项面向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艰巨任务。目前,我校已经制定出一套新的加强培养青年骨干教师的方案,这就是全面考核、组建呈动态发展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落实指导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分步达到培养目标;确定科研课题,以科研确保培养的高层次;实施倾斜政策,激励青年骨干教师尽快成才,为确保青年骨干教师达到较高的档次,我校将在省教科所的大力支持下,举办有6个研究专题、30名青年骨干参加的“硕士学位课程研修班”,尽快造就一批名副其实的、具有现代意识的、有雄厚教学科研实力的青年骨干教师。(www.xing528.com)

作为教育现代化标志之一的电化教学已经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决不能忽略强化教师的电教意识和掌握电教本领。当今,电化教学已经在中学普及。以我校为例,一个学期举行的电教课可达1768节,平均每周88节。电教教室日益增多,电教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需要提高电化数学平和电教设备操作能力。我校实行电教证书制度,举办校内电化教学短期培训班,自编教材,45岁以下教师必须经过电化教学基本器材和教学电脑软件使用的考核,合格的发结业电教证书,作为职称晋级的依据之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十分注重和充分运用激励机制。我们不仅要关心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更应努力帮助教师建功立业,使教师的辛勤劳动获得社会价值。学校认可教师劳动的方式是奖励。当前在对教师得的奖励问题上一定要克服单一、僵化、求全的弊端,逐步探索建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鼓励教师竞相冒尖,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所长的奖励模式。只要能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出光和热,就应得到赞扬。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校制定了“教职工奖励条例”,分设教书、育人、教研、第二课堂、服务、管理六大奖项,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做出成绩。学校形成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奖实绩”的风气,各方面的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总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只有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并且不断探索和改进领导方法,才能使教师队伍建设常抓常新,富有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