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中的科学方向缺失

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中的科学方向缺失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内容的主体要素缺失导致写作教学内容建构宏观设计的科学方向缺失。但是,从与高中学生的思维特征、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这一教育心理学原则来看,这个设计的科学性很欠缺。但是这套人教版高一教材里这些直接关联形象思维的学习内容,即使附带有对抽象思维的一点培育,也是零散、肤浅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里的写作学习内容,没有人文素养的内容。

语文教学创新实践中的科学方向缺失

重视写作技能轻视写作核心素养培育,不符合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和生长规律。内容的主体要素缺失导致写作教学内容建构宏观设计的科学方向缺失。

(一)缺少思维方式培育

思维方式是写作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当前的写作教材和写作教学没有符合思维发展规律的、系统的思维教学,即使有,也只是一点零散的、单纯的技能思维教学。

1.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缺少适宜的思维培育

教材内容的整体设计没能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需要、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从而使写作教学内容在思维方式的培育上缺少适应性和科学性

2016年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里的写作学习内容设置,七、八年级侧重于记叙文、说明文的写作,九年级开始学习议论文。这个思路遵循了初中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中学初期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思维发展需要、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大致相适应,其具体内容设置注意了写作专项技能的集中学习和强化,一定程度上符合文体写作能力形成的规律。可是,思维发展的综合发展性这一特点在教材的整体设计上没有得到体现。

各种版本的高中段语文教材里的写作学习内容,在这些方面的缺陷很多。这里以至今高中段写作学习内容编排最好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为分析范例。

就整体思路来看,这套高中教材大致如初中阶段一样,一、二年级的写作学习内容分别设计为培养学生记叙抒情类文体、议论文类文体的写作能力。但是,从与高中学生的思维特征、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需要、思维发展规律相适应这一教育心理学原则来看,这个设计的科学性很欠缺。

15~17岁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趋于初步定型或成熟的时期。[1]这个阶段,抽象逻辑思维不仅占优势,而且处于主导地位。这意味着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的抽象思维发展很快,思维或认知正趋向成熟。那么,至迟在高一年级要开始加强抽象思维的培养。但是这套人教版高一教材里这些直接关联形象思维的学习内容,即使附带有对抽象思维的一点培育,也是零散、肤浅的。显然,这样的内容安排忽略了高一学生这一思维特征。到高二,教材把学习内容转向培养议论文写作能力,这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吻合。可是,高二上(第三册)的学习内容,除去“选取立论的角度”,其余选择和使用论据、论证、学习议论中的记叙等内容,侧重于议论文写作的一般技能,可看作以巩固、适度提升初中段已基本形成的技能为主,没有较多地关注学生抽象思维方式的培养。直至第四册学习横向、纵向展开议论,反驳、辩证分析时,才开始学习一些辩证思维方式。这里的学习内容程序,也没有遵循抽象思维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思维发展这一思维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且抽象思维方式的培养也不系统。可见,高二阶段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很简略、片面,并且高一及高二上的写作学习内容,抑制了这一阶段学生应有的抽象思维发展。这样的内容安排,还会出现一个结果,即学生在高一时培养出来的叙事描写抒情类的写作能力在高二这一年可能退化,甚至可能会化为乌有,高二期间依旧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发展的叙事抒情心理与素养,尤其是因议论能力增强而丰厚的抒情心理与表达会得到抑制。再是,全年单一的文体写作训练忽视了学生认知与表达的个性化、多样性特点,忽视了思维的综合发展特性,忽视了写作技能及写作思维相互渗透及综合发展这一写作思维发展规律。所以,高一、高二这种写作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很多都未能与学生的思维特点、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发展相适应,这两年的学习较大程度存在相互制约、相互拆台的不良现象。

2.思维教学的具体内容缺乏,导致写作教学成为脱离思维方式参与的一般技术性教学

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 “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这四个写作学习专题,“记事”“写人”“思路”“中心”如何与学生思维的主体特征、写作的基础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教材里没有阐述。再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选取立论的角度”“第二单元: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第三单元:学习论证”。高中生正值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形式逻辑思维是走向辩证思维的必经之路,形式逻辑思维与立论、论据、论证直接相关联,可是在这些章节里,如何遵循形式逻辑的概念、判断,逻辑规律的运用法则,以及演绎、归纳、类比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等,没有一点阐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第二单元: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第三单元:学习反驳”“第四单元:学习辩证分析”这四个单元的写作学习内容,都是与辩证思维方式直接相关联的,第三单元还直接与批判思维相关联。可是,前两个单元的写作学习内容里没有辩证思维方式的学习,第三单元没有批判思维方式的学习内容,第四单元的辩证分析与第一单元的联系分析、第二单元的发展分析有诸多交融。整体来看,在初高中教材的写作学习内容里,写作技能的学习与思维学习脱节,导致写作学习成了单纯的技术性学习,脱离了写作能力发展和学习内容构建的正确轨道。(www.xing528.com)

(二)学生人文素养和个体性培育缺失,使写作素养培育缺少根基

1.缺少人文认知培育,让写作缺少根基

写作能力与学生的人格、思想素养、审美能力直接相关,人文认知是写作得以产生的基础,可见写作教学应该充分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但是这一点,在教材编写者那里没有得到重视。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里的写作学习内容,没有人文素养的内容。比如七年级上册: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和想象;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这些基本都是一般的写作技术性教学,没有人文素养培育的系统安排。八、九年级的写作学习内容情况亦同此。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的教材里,每一个写作学习专题设置都有简略的“话题探讨”,但内容很单薄、零散,编写者的原意是简略触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一点认知或引出“写法借鉴”,但人文认知的系统培育非常欠缺,即使有一点写作话题触发,也很简略。这直接导致了学生没有内涵,写不出文章。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的教材里,每一写作学习专题设置没有人文专项理解与认知深化,比如第一册第三单元“单元学习任务:用言语直抵听众心灵——学写演讲稿”、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明确对象,有的放矢——学写写景抒情散文”。这里的写作学习,都局限在技术性教学的范围。

2.缺失个体性培育,使写作失去了动力和能力发展

几乎是一体化的简单写作教学内容、写作的模式化或零散的技能教学,是日常写作教学内容和教学的主要形态,没有个体性生长的系列人文滋养和写作个体性的培育。写作教育个体性培育的缺失,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动力,让写作变得虚假,让编造成为常见的写作行为,自然也就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失去发展。

偏重写作技能教学,主体内容设计角度单一,写作能力生成与发展的主体要素很多没有得到考虑,导致教学内容构建的科学方向缺失,是多年来写作教学内容设计的痼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