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缺失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语文教学内容缺失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写作教学的具体内容简略、零散、残缺,使写作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价值严重缺乏。虽然各学段写作教学内容和特点不一,但是系统性缺失这一共性是明显的。人教版高中写作学习内容里设置了部分人文点,是人教版对写作教材建设的本真构想和贡献,但是这些人文点的设置零散不系统、缺少人文认知的广度和厚度,值得研究,应该予以完善。这种缺失,导致写作教材具体内容的实践指导性差,使写作教学失去了良好的教与学的基础条件。

语文教学内容缺失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写作教学的具体内容简略、零散、残缺,使写作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教学价值严重缺乏。

基础教育阶段的几种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的写作学习内容体系设置得好一些。虽然各学段写作教学内容和特点不一,但是系统性缺失这一共性是明显的。由于大部分地区各学段统一使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所以这里以人教版写作学习内容为例。

(一)主体内容组成板块间系统性不足

1.人文素养培育缺少系统性、全面性和内容厚度

写作是建立在认知与思维含量的基础上的。人文内涵的丰富与发展,是与写作能力直接相关的重要内容。

前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里的写作学习内容,没有人文素养的内容。人教版高中写作学习内容里设置了部分人文点,是人教版对写作教材建设的本真构想和贡献,但是这些人文点的设置零散不系统、缺少人文认知的广度和厚度,值得研究,应该予以完善。

比如,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一至第四专题的专题名“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 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 写事要有点波澜”,从主体看,专题名的前部分可算是人文内容点的设计。虽然第一、第四人文点在教材中的人文信息不明朗,但还是可以理解为第一人文点拟强调与外界沟通,第四人文点强调对生活复杂性的认知。可是,这四个人文点并没有遵循平行并列中视角一致、互不交叉的规则。比如“心音共鸣”“园丁赞歌”与“人性光辉”三者间有明显的内容交融,“心音共鸣”“黄河九曲”两者侧重于认知和写作方法,“园丁赞歌”“人性光辉”侧重于态度和写作内容,所以这四个人文点的安排欠精致,系统安排不足,并且这些人文点的内容面很窄。其余几册在这些点上的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此类似。教师在日常写作教学中组构内容时,时常疏忽人文启发,只重技能学习。

就整体构思来看,这些较为零散的人文点的设置与适应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发展需要,尤其是对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自然的认识需求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让认知能力与写作素养得以全面丰富与发展的差距较大。

2.写作能力学习主体序列安排不当

比如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里的部分写作学习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三写作专题“学习景物描写”应放在七年级上册第二专题“学会记事”的前边。由于说出事物特征是叙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或事件的基础,描写是对事物特征的描绘,重在形象性,是形象特征认知与再现的形象思维能力的直接体现,所以描写应是记叙文写作的第一技能。加之对景物的描写比对人物的描写简单,对景物形象的把握也更容易,比较适合从小学刚进入初中段学习写作的学生。记事是对事物动态,如人物经历、事件状态或过程、空间背景及转换、环境特征及变化等的述说,重在过程性的陈述,是对形象思维所把握的事物特征的进一步概括与提炼,所以在写作能力训练中,序列记事应该放在景物、人物描写之后。并且,七年级下册“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这三个写作专题,“抓住细节”和“写出人物的精神”可以合并为“人物描写”,“学习抒情”不应放于“写出人物的精神”和“抓住细节”这两个专题之间,可将“抓住细节”放于“写出人物的精神”专题之前,因为抓住细节既利于写出人物的精神,也利于抒情的深入和丰厚。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必修第一册第三专题“写人要凸显个性”和第四专题“写事要有点波澜”中,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描写手法,可是第二册第二专题才安排“学习描写”。一方面,前后写作学习内容交叉,专题内容设置显得条理不清;另一方面,为什么不先培养一些描写技能,再综合运用这些基本能力在写作中凸显人物个性、把事写得更生动?第二册第一专题“写景要抓住特征”安排在第二专题“学习描写”前,难道是写景只需要抓住特征,不用描写?第二册第三专题“学习抒情”,抒情能力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需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也就是说还需建立在理性认知(议论)的基础上。再比如,第三册第四专题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是解决事实论据的问题,为什么放在第二、第三专题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论证之后?第四册第三单元“学习反驳”、第四单元“学习辩证分析”,在辩证分析学习之后再学习反驳,不是能使反驳的内涵更全面、深刻、稳健吗?所以辩证学习内容应该放在反驳学习之前。

并且,教材里主体技能的内容设计欠缺。比如,学习各文体的专题技能之前应有文体学习,为以后专题学习里的文章形成奠基;记叙文写作学习里还应有场景描写;议论文学习里应把形式逻辑思维分析当基础、辩证分析当重点,对思维方式及写作分析、论证方式,还应增添大量的内容。

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自己组构教学内容时,上述问题十分明显,零散、技术化的套式教学尤为突出。

(二)写作教材各板块的具体内容简略、零散、残缺(www.xing528.com)

这是基础教育阶段写作教材里的普遍现象。这种缺失,导致写作教材具体内容的实践指导性差,使写作教学失去了良好的教与学的基础条件。

1.教学主体板块的具体内容简略、较为零散

(1)教材里的写作教学内容简略

比如,至今教材中写作学习内容设置得最好的人教版高中写作学习内容,每册由四个专题组成,每个专题又由“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部分组成,每个专题内容近3页,内容很简略。

“话题探讨”主要是对与写作的人文话题和写作能力点相关的少数几个名人或学生的写作现象的简略叙述,目的是借此引发学生对这个人文方向及写作能力点的思考与感悟。这些简略的人文指引,难以引导学生对这个人文点进行深度思考。“写法借鉴”是几个体现能力点的简短文段及文段分析。“写作练习”由五道训练题组成,大多涉及不同的角度。这三个部分的总页码一般占2页半。可见,对于怎样充分地认识人文点、写法的丰富性等方面,教材里没有较多阐述与示例。

并且,每一个专题内容的重点学习内容“写法借鉴”里,技能知识不仅简略,还很欠缺,显得零散。其呈现体例常是简略引入后,简略地指出文段的写法体现,再简单地用一小自然段概述一两种手法。比如,第二册专题“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中的“写法借鉴”的内容框架:1.关于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的一个自然段简述+老舍《济南的冬天》的景物描写范例;2.写景要突出感情的两行简述+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为例如何体现感情。内容共计1页多一点。写景怎样抓住特征、怎样采用表现手法构成一个情景交融的情景,没有得到具体阐述。

再比如第五册学习写得深刻、充实、有文采这三个专题,方向设置很好,但由于学习内容的简略,实用性很不强,导致这三个专题的学习很空泛。以“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这一专题的内容设置为例,如何引领学生写深刻,该有怎样的学习序列?其中“写法借鉴”的写作能力体系、“话题探讨”中人文辅助该怎样去建构,还差很多内容。

(2)教师自行设置的写作教学内容大多简略、零散、混乱、功利化

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观察中,一线教师对教材中写作教学内容的补充常常随意、零散、简略。进入高三年级,学习完教材以后,作文学习内容的设置更是零散、混乱,大多简单追求审题、结构、开头结尾等简单功利化的教学,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内容零散、混乱、功利化。

2.写作技能学习缺少具体、科学的知能体系,已有内容残缺

这是教材中的常见现象。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中“写法借鉴”的主体内容:关于写作技能,教材只简略提及郁达夫《故都的秋》、老舍《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里有描写,但是是怎样描写的,让学生在观察、选择组构、描写技能方面借鉴一些什么,没有述及。

上述“一”“二”对全国主要教材版本人教版以及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现状的简略分析,可以确知写作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其他教材版本主要问题与此基本相同,具体内容问题更大,这里不做阐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