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群体学习的特征与应用:深度融合与群体影响力

群体学习的特征与应用:深度融合与群体影响力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育和学生的青睐,学习也已经从以前单纯个体简单学习走向了深度融合的群体学习。群体学习理论及其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今天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视,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推进方向。即群体学习的特征和氛围一旦形成,其产生的群体影响力和对个体的促进作用,要远远超过最初个体成员的作用。

群体学习的特征与应用:深度融合与群体影响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已经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教育和学生的青睐,学习也已经从以前单纯个体简单学习走向了深度融合的群体学习。群体学习理论及其应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今天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视,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推进方向。伴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实践的是关于群体学习的理论研究也不断深入,纵观现有群体学习研究及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在群体学习理论的研究过程仍然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诸如对群体学习的概念定义不统一,研究定位不清晰等问题,因此,深入梳理关于群体学习研究的问题和成果,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思路,准确定位群体学习与高效学习的关系,为高效的群体学习提供理论支撑。

关于群体学习的概念学界一直未有统一的认识,比如认为群体学习即个体通过与他人的经验获取、分享及整合知识的过程;又如群体学习即正在进行的反思和行动的过程,表现为问问题、寻求反馈、实验、对结果进行反思以及对错误进行讨论;再如认为群体学习是团队采取行动、获得并反思回馈信息以及进行变革以适应或改进的过程等。这些关于群体学习的认识有关注学习过程的,有反应学习结果的,有聚焦于学习反馈的,但是都没能形成统一的认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厘清“群体环境下的个体学习”和“群体水平的学习”,因此,要深入认识群体学习必须进一步区分群体环境中的个体学习和群体组织整体的学习水平的关系。

首先,个体可以在群体环境中学习,并且个体学习可以促进群体学习的效果。一般而言,当我们在探讨高效学习时更加倾向于关注个体成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但在学校教育中,纯粹的个体学习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任何一个个体的学习和发展过程都是学校或者集体大环境中进行的,势必会受到集体的影响。可以说,高效的个体学习者是在群体环境中进行的,而且高效的个体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成果必然会影响和促进群体中其他成员的学习变革,当一个群体中拥有众多的高效个体学习者时,这种影响和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大,势必会改进群体学习的整体绩效。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高效的个体学习者仍然是个体学习,即使他们对群体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www.xing528.com)

其次,当高效的个体学习方法和成果被群体成员所共享时,这种集体环境中的个体学习才成功转化为了集体学习。即学习方法和成果能否被全体成员所共享和推广是区分群体环境中的个体学习与群体学习的重要因素。当群体成员中存在的高效的个体学习者,并且这些个体学习的方法和成果能被群体成员共享和应用,从而对群体中每个成员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全面提升群体的学习力,呈现出一定的群体特征和优势,这种学习才能称之为群体学习,如果当某个个体脱离群体,而群体成员不能共享其学习模式,则没有发生真正的群体学习。

最后,群体学习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自然特征,它对群体成员及整个组织的影响远远大于所有群体成员简单相加的总和。即群体学习的特征和氛围一旦形成,其产生的群体影响力和对个体的促进作用,要远远超过最初个体成员的作用。群体学习的这种自然特征的形成,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比如共同的学习目标、组织化的群体结构、群体成员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共同感等,只有在长期的学习和磨合过程中才能真正形成群体的特征,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和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