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众群体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个体融入群体的必要性

公众群体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个体融入群体的必要性

时间:2023-04-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众群体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是同一概念。社会心理学中所指的群体一般是正式的群体,这样的群体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当然,公关心理学中的所谓公众群体既包括社会心理学中的正式群体,又包括另外两类非正式群体,即行动群体和角色群体。4.个体融入群体可以促使个体获得社会认同感个体融入群体后获得的群体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的

公众群体的概念、基本特征及个体融入群体的必要性

公众群体心理(亦称群体公众心理,简称群体心理)是指在公关活动中处于客体位置的群体成员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状态或心理倾向。显然,群体心理也是公关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认识公众群体是把握群体心理的起点。

一、公众群体的概念

公众群体(简称群体)是相对于公众个体而言的,它是社会公众存在的一般形式,通常是指具有共同利益与共同需要的公众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共同体。公众群体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别性。社会心理学中所指的群体一般是正式的群体,这样的群体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这一目标是单个个体无法独自达到的,只有经过群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

第二,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规范。一个群体没有共同的规范,其成员势必各行其是,难以协同活动。一个群体的规范(或行为规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约定俗成的。

第三,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沟通。既然属一个群体,那么群体成员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沟通,这种沟通可以是无限制的,也可以是有限制的。但是,不管是面对面,还是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的沟通,是数个个体构成群体的必要条件。

第四,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结构。在群体中,每个成员都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进而构成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网络。比如,群体中的领导一般居于群体的最高位置,指挥着群体的活动;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则处于被领导地位,分别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起着各不相同的作用。

第五,群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群体内人际关系相对来说是稳定的。之所以说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一般而言,群体必须存在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短则几个星期,长则达几个月,甚至数年。

第六,群体具有共同的心理状态。群体内的成员虽然在情感结构、性格结构和气质结构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倾向性,即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但由于他们彼此之间互相影响,不断同化,从而形成共同的心理或意识,在心理上区别于其他群体。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往往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是友好的、敌对的,或是中立的、冷漠的,等等。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群体成员的心理不一致,不仅影响群体的兴衰,甚至决定着群体的存亡。

当然,公关心理学中的所谓公众群体既包括社会心理学中的正式群体,又包括另外两类非正式群体,即行动群体和角色群体。

行动群体也称为临时行为群体,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暂时集合在一起而从事某种行动的人群。比如,车站码头等候乘车搭船的乘客,在影剧院里观赏影剧作品的观众,或者正在某一商店购买商品或游览参观的顾客,都属于行动群体。

角色群体也称为社会角色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因为扮演着共同角色而通常又没有直接接触的一群人。确切地说,角色群体是指具有共同身份,或有共同社会特征的一群人构成的群体。在这类群体中,群体成员并不都能直接相互接触。例如,儿童是根据年龄特征来划分的社会角色群体,其成员范围非常广泛,成员之间不可能全部直接接触到。儿童用品商店主要是面对这类社会角色群体而开设的,保护儿童的各种社会组织也是针对这类群体设立的。这些用品商店和保护组织与儿童角色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又不可能接触到群体的所有成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社会角色群体的种类非常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密,社会角色也会愈来愈多,这是公关人员必须正视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正式群体和行动群体都是具体存在的群体,而角色群体则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在实际生活中,这些群体的成员不可能聚在一起。比如,我国的残疾人,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角色群体,谁都不可能把我国几千万的残疾人集合起来,让人们直观地感觉到。全国残疾人联合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团体,但它只是一个正式的群体,而不是一个角色群体。它只能代表残疾人,而不是所有残疾人的集合。就是在举办残疾人奥运会的时候,残疾运动员聚集在运动场上,他们集成的群体也不是角色群体,而只是行动群体。当然,此时此地的行动群体,充分显示了暗含着的残疾人角色成分。正因如此,角色群体有时被心理学家称作暗含群体。公关心理学之所以研究角色群体,其重要价值在于角色群体是组织潜在的公关对象,研究其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公众宣传,可以使潜在的对象变为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现实的行动群体。对于工商企业来说,这十分有利于拓宽其经营服务范围,促使其利润上升,经营规模扩大,社会效益提高。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则便于了解民情、民意,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和进行管理。

当然,公关心理学对公众群体心理的研究是有所侧重的,主要研究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中的行动群体,至于社会角色群体则只是从对组织发展的潜在影响方面进行探讨。为了叙述的方便,以下我们提到的公众群体主要是指正式群体和行动群体,尤其是指正式群体。

二、个体融入群体的必要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必须融入群体,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个体融入群体有利于满足个体更多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这些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主要有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从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主要通过群体得到满足。例如,参加群体以后,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其他成员的关心和帮助,避免了孤独和恐惧;在自身安全遇到威胁时,亦可求助于群体,由群体出面来帮助解决。这样就获得了安全感。又如,加入群体后,在成员齐心协力之下,取得了某些成功,就会受到群体成员的欢迎和肯定,满足了个体想得到他人尊重的需要。

2.个体融入群体可以促使个体达成更多的目标

个体加入群体之后,有助于个体完成单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单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而在群体中,通过分工与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努力,就能很好地发挥个人的特长,把个体的目标综合进群体的目标中,以群体活动作为集体力量,顺利地完成任务。

3.个体融入群体可以促进个体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

例如,在群体之外,某一个体要想打听有关该群体私密性较强的信息,群体往往会拒绝透露给这一个体。只有在个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后,个体才能分享这类知识与信息。

4.个体融入群体可以促使个体获得社会认同感(www.xing528.com)

个体融入群体后获得的群体成员资格有助于得到社会的认同。个体被某些群体接纳本身就是对个体价值的一种肯定,个体体会到自身的价值,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一分子,具有某种社会地位。这种社会认同将成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一般来说,个体参加的群体的威望越高,个体的自我概念便会更加受到支持和肯定。

总之,群体有许多个体所没有的功能,这些功能构成了个体融入群体的主要理由。因此,我们毫不奇怪地看到,许多人一生中都在努力地、积极地参加到很多群体中去。其实,融入群体的需要也是个体的归属感的需要。

三、群体的形成过程

任何一个新群体的形成,并不是一下子的事情。要想成为一个成熟且能够充分发挥功能的群体,必须经过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创立阶段。在此阶段,群体成员之间彼此陌生,它们聚集在一起,相互了解、认识,并慢慢建立起某些基本的操作规则与行为规范。例如,刚组建的足球队,队员是从各处抽调上来的,互相之间不熟悉。在第一次会议上,队员自我介绍,彼此才有所了解。然后,在已有的基础上开始分配角色和建立制度,诸如队员们谁打前锋、谁打中锋、谁打后卫,什么时间开始集训,集训多长时间,等等。

第二阶段:磨合阶段。群体的基本操作规则与行为规范确定之后,便开始了一个磨合阶段。在这一阶段,群体成员为争取在群体内有一个良好的位置和所希望的角色而开展活动或竞争。有些人认为,自己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所以这一阶段的重要时期就是产生一个或多个群体的实际领导者。例如,如果足球队是自发产生的话,那么队长由谁来当,就有一个竞争的过程。在许多群体中,成员会为有吸引力的角色和位置而展开竞争,有时甚至发生严重的冲突。

第三阶段:稳定阶段。如果磨合阶段的矛盾和冲突能够得到顺利解决,群体初步安定下来,就进入了稳定阶段。反过来说,如果第二个阶段的矛盾冲突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该群体就有可能瓦解或停止发挥功能。规则或规范的形成要求群体内成员形成一种共同的大家公认的倾向,即形成一种“我们”的情感。如果有关群体如何运转的规则得以更充分和更完满的建立,那么,在处理群体所面临的种种问题时,成员间就有了一种共同的责任感和意识。例如,如果足球队顺利地产生了成员均认可的队长,确定了每个人的角色和任务,并且对如何相互配合、如何开展进攻和防守有了明确的规定,该队就具有战斗力,碰到问题也能妥善得到解决,这时群体成员的吸引力就增强了。

第四阶段:操作阶段。在此阶段,群体的主要精力已经集中在如何完成具体的任务和工作上,并力求通过这些任务和工作的完成达到共同的目标。一般来说,在达到目标方面,这一阶段会有一个较大的进展,只要群体在达到目标方面取得相对的成功,该群体就会继续存在,并能得到巩固和发展。例如,如果足球队在经过几场比赛并获得胜利之后,士气大振,群体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强,群体意识也会得到巩固。

第五阶段:终止阶段。再好的群体迟早都会消散。一旦群体的所有目标都达到了,群体便进入了终止阶段。此时,群体成员没有理由继续留在群体之中,群体便终止或瓦解了。这种情况特别可能发生在为了特定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群体中。如果关键的成员离开了,或发生了剧烈的难以解决的冲突,或长期以来群体的目标无法达到一致,群体也就可能终止或瓦解。例如,上述球队完成了一个赛季,已经没有必要继续存在,那么,该球队便停止了活动或干脆解散。

尽管群体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上五个阶段,但也有例外。这是因为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特点,一个群体的发展过程可以综合上述的几个阶段,或省略了其中的某个阶段。

四、群体的分类

社会上的群体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已经从整体上区分了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但以上简单的分类是难以让我们认清群体的。在公关心理学中,往往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群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群体实际存在与否分类

根据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分类,可以将群体分为实际群体和假设群体。简单地说,实际群体就是指实际上存在的群体。在实际群体中,成员之间有着实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群体有着一定的目的和具体任务,并为之付诸行动。简言之,实际群体是实际上而不是名义上存在着的群体。实际群体可以短时间存在,也可以长时间存在,人数可多可少,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个社会团体都是实际群体。假设群体就是前面提到的角色群体,是指名义上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或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的群体。这类群体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要,以一类人的共同特征在观念中组织起来,作为形式而存在的。所以,有人也称假设群体为统计群体。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婴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就是以年龄特征为存在形式的假设群体。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士兵则是以职业特征为存在形式的假设群体。

2.按群体组成原则分类

根据群体组成原则分类,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正式文件所明文规定的群体。它的特点是成员有正式的编制,扮演一定的角色,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存在着上下隶属关系,并且相对稳定。有的正式群体还有物化标志,如厂旗、厂徽、厂歌等。现实中的工作群体、生产群体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因为是明文规定的或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所以有公开的身份、合法的地位,又存在明确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一般来讲,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和严明纪律。在这个意义上,正式群体亦被人们称为组织团体。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正式明文规定而仅仅只是自发形成的群体。其成员之间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彼此之间是平行关系。这种群体多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在心理动机上方向一致。同情感、正义感、反感等是促使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原因。例如,书法协会钓鱼协会、打猎协会、桥牌协会、集邮者协会,它们都是因兴趣相投而组织起来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虽然比较松散,但不能说其成员没有共同的行为规范,只不过约定俗成而已,如果没有这一点,也就不能称其为群体了。非正式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作用,往往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不像正式群体那样明显。与正式群体不同的是,这种群体既可以是合法的,也可能是非法的,究竟如何,可视其行为和影响而定。凡对社会造成危害者,称为非法群体或称反社会群体。在我国当前条件下,非法的非正式群体只是极少数。社会上时有出现的盗窃团伙、流氓集团、贪污集团、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帮会等即属此类。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虽然有着明显的区别,但从现实的角度看,这两类群体并不是彼此独立、各不相干的。它们很可能是包容关系或交叉关系,例如,在正式群体中可能会产生非正式的群体,或有部分正式群众成员参加了非正式群体等。非正式群体对正式群体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对于这些情况,一定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3.按群体规模大小分类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将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大型群体是指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群体成员彼此之间没有直接交往或直接交往有限的群体。大型群体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的、长期存在的群体,如民族、国家、阶级等;另一种是自发产生的,为了同一个目的而联合起来的群体,如大型的跨国公司、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等。小型群体是指群体成员不多,彼此间有着直接的个人接触和交往,成员在一起共同进行社会活动,产生情感共鸣,有明确的行为规范的群体。小型群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部分。例如,学校的班级、工厂的班组、部队的班排、机关的处室都是小型群体。一般认为,小型群体的人数少,但不宜少于3人,最多不能超过40人。也有人认为,小群体应当是由3人至十几人组成的小组,多于十几人,达30人乃至40人者,为中型群体。究竟如何界定小型群体的成员数额,现在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

4.按群体发展水平分类

根据群体发展水平不同,可以将群体划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松散群体是指在一个群体中,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交往不深、规范尚未完全形成,群体的任务、目的还不够明确,群体成员的整体观念尚比较淡薄。例如,刚刚成立的班、组,新成立的球队,刚刚组建起来的公司,都可以称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是松散群体的进一步发展。在联合群体中,成员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体的任务和目标进一步明确,群体意识逐渐增强,在行动上步调趋于一致。例如,在一起排演的演员、比赛的球队等。联合群体进一步发展,便形成了集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组成的群体,其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方向,有着严格组织纪律与行为规范,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参加群体的成员能够自觉遵守纪律,能够处理好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对个人利益、群体利益有正确的认识,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团结协作。在集体中,组织结构严密,组织纪律严明,行为规范严格,成员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成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能够得到合理的满足。集体的使命,在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凡是与此背道而驰的,虽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很大的内聚力,仍不能称之为集体。而被称之为集体的只是社会劳动者组织。在群体中,只有集体才能实现社会、集体和个人利益三者的统一。

我们在此对群体进行具体、详细的分类,是为了便于从各个方面对它进行心理分析。实际上,公关心理学研究的群体主要是实际群体,也是也会涉及假设群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