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提高人们对聋童手语权利的认识

如何提高人们对聋童手语权利的认识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如此,聋童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项,对于打手语,他们就会信心百倍。虽然聋童学习语音的能力不尽如人意,但双语教学仍优于纯粹的口语教学,因为多了一个可供反馈语音的手语提示或手语中介。这说明聋儿记忆手语的能力优于记忆语音的能力。(五)双语教学有助于聋人权利的实现双语教学本身表明人们对聋童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不论他们有何种残疾。

如何提高人们对聋童手语权利的认识

(一)聋童喜欢手语

一位聋人老师在自己的交流发言中介绍,“双语班的聋儿比我们当时学到的知识要多,而且还能参加课外游戏教学”[1]

由于聋幼儿听力障碍,不能反馈自己说出的声音,用眼睛学习语言存在记忆口型的困难,因此仅仅靠口型学生是不能准确判定自己发音的正确与否的。健听老师用耳朵去评判一个无听力聋童的口型语音,错误率很高,长期如此,高失败率必然导致孩子发音时容易胆怯和丧失说的自信心。但学习手语就不同了,手语的直观形象与聋童的高视觉能力可以让聋童对学习的手语进行反馈,而且聋童学习手语的正确率比学习语音的要高很多,聋童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基于这种正向的导向产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也高于学习语音的。长期如此,聋童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项,对于打手语,他们就会信心百倍。虽然聋童学习语音的能力不尽如人意,但双语教学仍优于纯粹的口语教学,因为多了一个可供反馈语音的手语提示或手语中介。

用手语与图像联系让聋幼儿学习手语,并结合发音,聋幼儿能够通过手语记住相关的语言,并与语音建立联系。也就是说,通过手语、图片、汉字、语音所建立的联系,比单一的语音联系要稳固。例如,进行“小猫钓鱼”的综合主题活动,学生忘了“猫”的发音,用手语“猫”提示学生,学生能够发“mao”的音。这说明聋儿记忆手语的能力优于记忆语音的能力。学习手语简单直观,比学习单纯的语音更使学生喜欢。

(二)聋童手语是自然手语还是文法手语难以区分

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事实上老师也不能区分自己使用的是自然手语还是文法手语。《中国手语》上有的词按照中国手语拼打;《中国手语》上没有的词,按照习惯拼打;习惯上也没有的词汇,以创新方式拼打,以教会学生为宗旨。教学过程中聋哑老师的创新拼打更多,不过手语是否更为学生喜欢,与老师手语是否规范、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有关,而且聋哑老师均来自聋哑特殊教育中专或聋哑特殊教育大专,所拼打的手语健听老师均能看懂,即使是聋人之间的手语交往,健听老师也能看清楚。所以双语班拼打的手语是自然手语还是文法手语,只能是理性分析时的一个概念,教学实践中不能区分。

目前国内没有区分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标准化机构,所以区分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仅只是一种学术中的理想状态而已。

(三)聋童之间的手语存在差异

聋童之间的手语差异,是一种学习中进步快慢的差异,就像学习过程中学生成绩总有优秀与良好的差异一样。手形之间的差异小于快慢、力度之间的差异,不同学生拼打的手语所产生的美感也不尽相同。但这种差异不是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的差异。实际的情形是师生更多地关注交流,关注能否将知识传授到,而较少关注我们使用的手语是自然手语还是文法手语。

(四)我们需要文法手语,也需要自然手语(www.xing528.com)

在前文中我们谈到不能区分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手语是自然手语还是文法手语,认为文法手语或自然手语只是理性分析时的一个概念。例如,本书前面提到的聋哑人梅芙生先生比“孩子喝牛奶”这个句子,仅用了两个手语“孩子”和“牛奶”,但梅氏“牛奶”本身包含了吮吸的动作,就不用动词“喝”了。这句话的顺序虽然与手语汉语相同,但我们不能说它是文法手语,因为它省略了谓语动词,这是现代汉语所不允许的,而且“牛奶”属梅氏独创,不是从社会众多成员的言语里提炼出来的具有社会性的手语单位。不过重要的是聋人能看得明白,我们从事聋人教学的老师也能看得明白,作为一种教学使用的语言,在教学中可以顺畅交流,学生看得明白,这应该更重要。至于区别是自然手语还是文法手语,对实际的教学过程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它的确是手语,手语作为双语教学的一种教学交际语言,它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双向交流。因此,双语教学需要手语,而不是某种理论上的文法手语或者自然手语。

(五)双语教学有助于聋人权利的实现

双语教学本身表明人们对聋童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尊重,不论他们有何种残疾。我们认为,强调双语双文化可能是一个误区,不论聋人用何种语言学习,用自然手语,或者是文法手语,都只是一个教学或者是沟通手段,问题的核心是要学懂、弄通、提高,能够融入社会生活,这很重要。在我国,现在通行的官方语言是普通话,通行的书面语是现代典范的白话文,不论讲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不论讲什么地方方言、不论有何种残疾,在中华大地上的所有个人、群体,已经被确保了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不同地区、不同残疾类别、不同贫困程度、疾病、家庭经济状况等会导致教育资源或者教育效果的差距,但人们基本的受教育权都得到了保障,尤其是《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实施,使残疾人的受教育权更加完备。我们在这里讨论的,仅只是不同语言的教学效果,目的在于提高表达效果、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育人效果,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接班人。不论他残疾与否,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本书讨论的是官方语言大背景下的手语教学、口语教学、书面语教学的技术创新。

哪个学校都不收这个孩子,但他到特教中心双语班学了一段时间后,变化很大,注意力也较以前集中了。(多动症聋孩子家长)

双语教学比口语教学和综合交流法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提倡无障碍人文环境是双语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安徽双语班康复中心主任)

明确提出通过手语来学习主流语,即通过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双语教学所依据的理念是尊重聋人,这是提升到人权层面的理念,双语教学提倡把自然手语用作解释的工具,文法手语用作固着和呈现的工具。(著名聋教育学者、坚定的双语倡导者、《现代特殊教育》杂志副主编沈玉林

在学习中老师发现,声音刺激和口语很难与聋儿的直接经验建立联系,在活动中通过聋儿的亲身体验,通过与聋人老师、聋人志愿者的沟通、交流,聋儿与聋人建立了亲密的感情,获得了与正常儿童同样多的社会信息。(云南聋儿康复学校双语班教师)

非常感谢聋人志愿者协助我们的课外教学活动工作,这解决了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易解决的难题。(合肥特教中心双语班健听教师)

双语教学重视聋儿家长的作用,不断举办家长培训班,促进了家长和聋儿的沟通。(合肥特教中心双语班健听教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