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魏元鉴墓志:豪放率真书法代表,洛阳出土,赠予西安碑林

北魏元鉴墓志:豪放率真书法代表,洛阳出土,赠予西安碑林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鉴墓志》是北魏时期豪放率真、拙巧相生的书法作品代表。《元鉴妃吐谷浑氏墓志》1921年于洛阳城北前海资村出土,1935 年于右任先生赠予西安碑林。志文标题“魏故武昌王妃吐谷浑氏墓志铭”。元鉴妃吐谷浑氏于北魏建义元年七月三日卒,八月十一日葬。费斗斤应是吐谷浑斤,即志主的祖父。元鉴墓志拓片吐谷浑为西部少数民族,原为鲜卑族慕容氏的支庶。《元鉴妃吐谷浑氏墓志》的书法风格是魏碑的一个重要方面。

北魏元鉴墓志:豪放率真书法代表,洛阳出土,赠予西安碑林

《元鉴墓志》是北魏时期豪放率真、拙巧相生的书法作品代表。1928 年于洛阳城北前海资村出土,1935年于右任先生赠予西安碑林。志石长43厘米,宽46 厘米。志文标题在志末,为“武昌墓志铭”。志文19 行,满行19 字,楷书。元鉴于北魏正始三年(506)五月二十六日卒,正始四年(507)三月二十六日葬。

元鉴,字绍达,在《魏书》《北史》中有传,为道武皇帝拓跋珪之玄孙、河南王拓跋曜之曾孙、成王拓跋提之孙、简王拓跋平原之子。他好学沉稳,宽厚和善。父亲去世后,由于兄长元和出家,王爵就传封给元鉴。孝文帝改革时,元鉴担任齐州刺史、征虏将军,率先遵守和执行皇帝颁下的改革准则,并接纳齐州地区的旧有风俗。皇帝大为赞赏,对群臣说:各州刺史如果都能这样做,变易风俗之事又有何难。于是下诏表彰褒美,并将其政绩传告天下。在担任徐州刺史期间,元鉴赈济灾民、惩治腐败,得到百姓拥戴和朝廷嘉奖。

《元鉴墓志》是魏碑书法中的代表之作。它古朴稚拙,天真自然,秀态中不乏雄劲,灵妙中透出朴实。结体和用笔中有几分洒脱和俊逸,既体现出书家的个性创造,又有刻工的独特匠心。整体结构舒朗错落,欹正有致,平而不直,直而不僵,或纵长,或扁宽,独具一格,别有魅力。

《元鉴妃吐谷浑氏墓志》1921年于洛阳城北前海资村出土,1935 年于右任先生赠予西安碑林。志石呈长方形,长50厘米、宽48厘米。志文标题“魏故武昌王妃吐谷浑氏墓志铭”。志文17 行,满行17 字,楷书。元鉴妃吐谷浑氏于北魏建义元年(528)七月三日卒,八月十一日葬。

志主吐谷浑氏为魏武昌王元鉴妃,是元氏宗室与西域少数民族互通婚姻的又一例证。志文记载“妃吐谷浑国主胄胤安西将军永安王斤之孙,安北将军永安王仁之长女”。《魏书·高祖纪》载,延兴四年(474)“吐谷浑拾寅遣子费斗斤入侍,并献方物”。费斗斤应是吐谷浑斤,即志主的祖父。(www.xing528.com)

元鉴墓志拓片

吐谷浑为西部少数民族,原为鲜卑族慕容氏的支庶。西晋时期,慕容氏的正支由慕容廆率领向辽河流域迁徙,后称为徙河鲜卑,曾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等政权。慕容氏的支庶,在慕容廆的庶兄慕容吐谷浑的率领下居于抱罕、西平(今甘肃、青海一带),后其孙慕容叶延以吐谷浑为名建立了国家,与北魏也有较为频繁的往来。

《元鉴妃吐谷浑氏墓志》的书法风格是魏碑的一个重要方面。碑石文字线条质朴自然,结体飘逸开张,以长、方、扁相互糅合的形式,形成总体结构与上下气韵之间的协调呼应。从整体上看,几乎无一水平横线,竖线也多呈不同角度的斜势。其独特之处还在于横线、竖线都能在不同水平和不同倾斜之间相互穿插错落、离合聚散,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一种新的平衡方式。其书法跌宕舒展、恣肆纵远,呈现出强烈的动态之美。

元鉴妃吐谷浑氏墓志拓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