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文化研究成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文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与日俱增。“一带一路”倡议让全球瞩目。并且“一带一路”文化的多元和差异,必然带来文化冲突。据专家分析,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语或者国家通用语言至少有50 余种,如果加上沿线国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至少会有200 多种语言。“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宗教,其中中亚各国主要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元文化研究成果

1.“65+”多元文化冲突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学术界一直围绕沿线涉及多少国家的问题争论不休。在“一带一路”建设早期,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世界60 多个国家,44 亿人口,GDP 规模超过21 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人口的63%和GDP 的29%[71]。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入,“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国家与日俱增。在中国社会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丛书中,《丝路列国志》和《海丝列国志》这两本分别考察收录了38 个“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 35 个“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并从国家基本信息、政治状况、经济形势、投资状况、双边关系和总体风险评估等内容,对73 个国家进行了具体分析[72]。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29 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 多个国家和70 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 多名代表参会[73],形成了76 大项270 多项具体成果。“一带一路”倡议让全球瞩目。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是一个系统的伟大工程,全世界230多个国家[74],只要致力于“一带一路”发展的国家,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界定为“65+”概念[75]

因此,“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广,涉及国家众多,这些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人文风俗和语言文字,并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众多、宗教种类繁多[76],这种多元文化的复杂性,为“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传播带来很大困难。并且“一带一路”文化的多元和差异,必然带来文化冲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认为:“冷战后时代的新世界中,冲突的基本源泉将不再首先是意识形态或经济,而是文化;全球经济的主要冲突将发生于不同文化的国家和集团之间,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77]”“一带一路”是一条连接亚欧非的中西文化交流之路,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面临着文化传播阻力和文化安全威胁,特别是面临着西方强势文化霸权的威胁。“在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上,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周边国家,失去了几千年来同日本、朝鲜、越南、泰国和缅甸的那种‘中国—边地’二级文化结构,而美国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却与中国的大多数周边国家形成了‘美国—边缘’二级文化结构。[78]

在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干扰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冲突不断,并演变为国家政变、种族屠杀以及民情激愤等社会对抗事件,给“一带一路”建设和沿线文化产业带来重大伤害和损失。马克思曾引用英国经济学家托·约·邓宁的话,“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79]”因此,面对“一带一路”沿线多元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我们要在维护国家安全基础上,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并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一带一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宗旨[80],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65+”多种语言困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语言种类也繁多,并且各个国家语言的使用状况非常复杂。依据“一带一路” “65+”沿线国家概念,“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世界九大语系,其中有七大语系分布比较广泛,这七大语系中又分为若干个语族,并包括多种语言。以新加坡为例,其国语就有汉语、英语、泰米尔语、马来语四种。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使用最多的语言是乌拉尔语系的闪米特语族(阿拉伯语)和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仅斯拉夫语族中就包含了十多种语言[81]。据专家分析,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国语或者国家通用语言至少有50 余种,如果加上沿线国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语言,至少会有200 多种语言。(详见表4-1“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语言多样性)

表4-1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语言多样性[82](www.xing528.com)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发展面临着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缺失,亟须解决当前对外传播中出现的语言困境。与国内相比,国外名校的语种开设较多,如法国东方巴黎语言文化学院开设了93 个语种,美国哈佛大学开设了95 个语种,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开设了124 个语种。2017年,84 个语种专业在我国高校开设,主要包括77 个非通用语种,其中19 个非通用语种专业还未进行系统建设,只是在近两年刚刚获批[83]。与国外相比,我国外国语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英语、法语德语日语朝鲜语、阿拉伯语等常见语种上,极为缺乏精通中亚、东南欧等地区语言的人才。如解决南海问题需要他加禄语、宿务语、伊洛卡诺语和越南语等,解决朝鲜问题需要朝鲜语及其平安道、黄海道、岭东和全罗道等地方言。如果这些语言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则“一带一路”经济、文化交流都会受到影响,可谓“一语不通,寸步难行”。这种交流上的困难,是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多样的语言文字所决定的[84]

3.“65+”差异宗教理念

作为多民族文化融合之路,“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都具有一定的宗教信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有学者指出,沿线国家的主要宗教包括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其中佛教又包括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上座部佛教;伊斯兰教可分为逊尼派什叶派;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新教东正教。除了这三大宗教外,还涉及萨满教、儒教、犹太教印度教道教锡克教等。(见表4-2“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主要宗教)

宗教本身虽然不具有风险,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与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相互交织,成为各种矛盾冲突的爆发点[85]。“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宗教,其中中亚各国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东南亚非各国主要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有些国家还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基督教信仰。这些国家或地区亦有着复杂的政教关系,一些国家是政教合一或以某种宗教为国教,例如以色列主要信仰犹太教,尼泊尔主要信仰印度教,信仰佛教的国家有不丹、柬埔寨、斯里兰卡、泰国等,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有约旦、沙特阿拉伯、文莱、也门、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卡塔尔、伊朗、叙利亚等[86]。因此,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我们需要了解沿线国家的宗教文化传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教关系和宗教政策等,避免宗教冲突和文化误解,调动相关宗教的有利因素和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在促进民意相通、夯实群众基础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发挥民间组织尤其是宗教组织的作用,增强“一带一路”民心相通,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健康地跨越发展。

表4-2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主要宗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