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场馆:公共与精英文化展示

文化场馆:公共与精英文化展示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场馆空间”模式引进政府、投资机构、文化单位,将空间打造成精英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展示中心,以文化场馆的视觉冲击、文化内容、反复参与,嵌入场所消费者的认知领域。“文化场馆空间”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思路:一是直接植入大型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中心,以文化功能集中带来文化参与集中,空间文化知名度的传播则顺理成章。二是以场馆设施的特定造型和视觉效果引起认知和场所效应。

文化场馆:公共与精英文化展示

文化场馆空间”模式引进政府、投资机构、文化单位,将空间打造成精英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展示中心,以文化场馆的视觉冲击、文化内容、反复参与,嵌入场所消费者的认知领域。政府定位为精英文化的资助者和公共文化的发展者,且在文化设施投融资中居于核心地位,所以地方政府多为这种模式的主导方。“文化场馆空间”模式主要包括四种思路:一是直接植入大型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中心,以文化功能集中带来文化参与集中,空间文化知名度的传播则顺理成章。我国众多城市将主要的文化设施集中建设,比如位于天津河西的天津文化中心,包括自然博物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支撑“博物馆城市”的理念(王克婴,2010)。[21]但同时需要看到,这种思路应避免过度投资,致使场馆外观宏大而内部空洞或缺乏参与。二是以场馆设施的特定造型和视觉效果引起认知和场所效应。比如,经典的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由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进行前卫设计,不规则双曲面建筑外覆钛合金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视觉景观,使毕尔巴鄂因一馆而成为建筑与艺术名城(Plaza,2000)。[22]三是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空间和文化特色,建设主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如杭州通过建设茶叶、丝绸、刀剪、杭帮菜、伞、官窑中药、良渚、印学等博物馆,在展示和宣传本地文化符号的同时,创造新的文化场所或提升已有文化场所。这种思路应注意与本地既有身份之间的协调(McCarthy,2006)。[23]四是批评借鉴“博物馆城市”的理念(Swyngedouw和Kaika,2003),[24]将空间视为博物馆,将建筑视为工艺品,系统规划场馆、开发历史建筑和建造主题雕塑,从统筹规划角度创造视觉景观和故事效果,营造文化场所。(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