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优生生存训练的教育价值

资优生生存训练的教育价值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8小时生存训练作为一项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尝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还体现了现代德育的新理念。在军民联欢活动的渲染下,48小时生存训练课程走向高潮,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极大的升华。在48小时生存训练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环节,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

资优生生存训练的教育价值

生活是德育的土壤,能够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中获得内心的感悟与升华是德育无痕渗透的最佳方式。48小时生存训练作为一项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尝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和谐发展,还体现了现代德育的新理念。

(一)体力与智力的迸发——野外定向越野

作为课程的第一项内容,野外定向越野能够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在大自然环境中得到全面锻炼。定向越野设定在东方绿舟营地,行程为7千米(2016年之前设定为从朱家角步行前往东方绿舟,行程为5千米),时间约1小时,行进过程中设置了多项任务。以班级为单位,凭借着对地图及指南针使用的能力,依据预先设计的路线,利用徒步或跑步依次到达路线上的标记点,完成任务后到达终点,全程耗时最少的班级得分最高。之所以设置定向越野比赛是因为该项目不仅是体力方面的竞争,更是智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竞争:各班级行进路线的选择、地图与实地的对照识别、指北针的使用技巧、完成任务时采取的策略、团队合作等均能充分体现。

(二)默契与技巧的考验——搭建帐篷与宿营

要在野外宿营,搭帐篷是一项基本的生存技能,学生经过7千米行军到达“野外生存区”的营地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搭建帐篷。这个帐篷可不是我们平时公园野餐的那种小帐篷,而是能容纳十二人的大帐篷。一顶帐篷有几十斤重,需要二十多人一起合作才能搭建成功。在搭建之前还需要测量营地的大小、位置等,是一项对团队合作默契与技巧的考验,有一定的难度。

(三)生存智慧的比拼——自建炉灶、自购粮食、自做饭

自建炉灶、自购粮食、自做饭菜是48小时生存训练的主打活动,主要是针对现在的高中生在家很少参与买菜做饭,对这些生活常识极度匮乏而设计实施的。本项活动主要由采购组与炊事组两个组负责完成。

自建炉灶的主要困难是生火,炉灶与锅都是营地提供的,由于上海的空气比较潮湿,且生存训练的时间正处于雨季,所以生火用的木柴都是湿漉漉的。教官先用汽油帮炊事组负责烧火的同学点燃火种,后期的维护工作全靠学生自己进行。有的学生用雨伞作为扇子煽动,有的学生用嘴吹,有的学生甚至用食用油浇在木柴上,但生火失败的比比皆是。看似简单的生火却能带给学生很多思考和锻炼。

自购粮食与自做饭菜是指每日午餐晚餐均由各班自行烧制。其中大米蔬菜、鱼蛋肉、调味品等均需要从附近菜场自行购买。为了保证班级的同学能够吃好,要求各班在规定的伙食费标准范围内每顿正餐为一荤、一素、一汤。买食材是最考验生存智慧的一项技能,我们的生存训练课程对生活费用是有严格规定的,每人每顿不超过7元,这样如何用有限的费用使同学们获得高质量的伙食呢?第一,要对基本的食材价格有一个大体认知;第二,要知道辨别食物好坏的一些基本常识;第三,要对整个购买活动有一个规划。不仅如此,采购组的成员之间还要有一定的分工,并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进行分工,如会精打细算的同学负责规划购买食物种类。

自做饭菜是一项相对离学生生活实际最近的生活技能了,但是会做饭菜的同学却很少,在家里一般都是父母做饭菜,在学校都是吃食堂。对于如何做好一顿饭菜是需要一定的智慧的,而且我们的课程是生存训练课程,挑战性更大,不仅仅是因为制作条件的限制,还有人数的挑战。没有精良的厨具和精致的调料,也没有安全无烟的烹饪环境,却需要学生们烧出几十人的大锅饭菜,这些对学生们来说都是生存的挑战。如何迎接挑战,需要的是勇气,是智慧,更是大家的通力协作。

(四)紧张之余的放松——军民联欢

紧张的生存训练之余,该课程还安排了一次军民联欢活动,一般放在第二天晚上进行。该活动围绕“爱国、卫国、强国”三个板块开展,由文娱组负责,以体现团结协作精神为主,形式内容新颖多样,夺人眼球。每个节目控制在8~10分钟,包括道具搬运时间。除桌椅外,所需道具及服饰自行准备。(www.xing528.com)

军民联欢由学生们自行编排歌舞,通过艺术的形式来体现三个板块的内容。虽然活动的表现形式不同,但节目的取材都源于生存训练中的酸甜苦辣,表现班集体的凝聚力。在军民联欢活动的渲染下,48小时生存训练课程走向高潮,团结协作的精神得到极大的升华。

(五)爱国精神与团队力量的激发——野外军事活动

野外军事活动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军事知识,进行国防教育,树立国家安全观。具体团队项目不固定,可选择的主要有火炮操纵、单兵战术、战事演练等军事活动,“穿越‘电网’”“徒手营救”“信任背摔”“龙舟竞渡”等团队活动,以及观看4D国防宣传片、体验轻武器射击、参观国家安全教育馆和重兵器陈列展示厅等参观活动,感受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

团队活动的开展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各项团队任务的展开,学生们能更加积极地推动团队建设,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协作。比如划龙舟活动要求各班学生在规定距离内同时出发,以到达的先后来判断名次,这项活动既有趣味性,又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增强班级的整体荣誉感、培育学生的决策与统筹意识、感受组织与协调过程的重要活动。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来侵略,对全体公民进行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基本知识,学习必要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际义务。在48小时生存训练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环节,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使他们的身心素质得到提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防观。

生存训练课程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素质,无论是体力与智力的迸发,还是默契与技能的培养;无论是生存智慧的比拼,还是紧张与放松的结合;无论是国防知识的学习,还是团队力量的激发,能够促使学生对生存认知达到新的高度,才是这一课程实施的价值所在。

【注释】

[1]游鱼.浅论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J].中国市场,2008(35):126-127.

[2]姜丽,吴秋娟.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

[3]易晓明.新德育课程观的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02(2):32-34.

[4]王莉.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8(5):85-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