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资产专用性影响交易双方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资产专用性影响交易双方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交易双方掌握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同,一旦一方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低于另一方,他将会凭借这一优势争取获得更多的利益。二是乙对甲依赖程度的高低。显然,这一损失的大小决定了乙对甲的依赖性程度,乙的资产专用性越高,对甲的依赖性越强,损失的额度就越大。如果投入方认为有利可图,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投入某种专用性资产,同时也使交易方拥有了可以将其套牢的条件。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资产专用性影响交易双方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如果交易双方都有p>0的概率是非理性的,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就会有诚实守信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交易双方之间可以实现完美的合作。如果交易双方掌握资产的专用性程度不同,一旦一方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低于另一方,他将会凭借这一优势争取获得更多的利益。

仍然假设存在两个经济主体甲和乙,甲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要低于乙,意味着甲可能以更低的成本找到一个比现在他们之间的交易活动更有利可图的领域。假定甲已经找到了一个更具获利性的交易关系,作为一个追求效用最大化者,甲会调整其战略选择:或是采取行动给乙一个可置信威胁,要求乙在今后的交易中增加甲的获利份额,否则甲将从此终止和乙的贸易关系;或是甲直接采取行动终止和乙的交易关系,转入对其更加有利的交易活动中去。在这种情况下,甲具有较高的主动权,具体采取哪种战略,是继续与乙保持交易关系还是转入新的交易领域;如果更换交易对象,在与乙进行交易的最后阶段采取守信还是失信策略,取决于甲对于不同行为战略获得收益与支付成本的比较。

(一)可置信威胁

甲对乙的可置信威胁能否奏效取决于乙对甲的依赖程度,或者说甲可以从中获得的收益大小。如果甲以中止双方的交易关系威胁乙,则威胁是可置信的,因为甲确实已经找到了另外一个可以为其带来更高收益的交易对象,而乙却没有。这一威胁能否奏效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

一是甲对获利增加幅度的预期。既然甲找到了一个更具获利性的领域,那么,他就可以通过改变现在的交易关系而增加效益。同样,因为专用性资产的存在,甲更换交易对象所获得的净效益等于甲在新领域的总效益E1与他维持现状所获总效益B1的差额(E1-B1),正好等于乙要求甲与其继续合作而必须付给甲的最小额外效益。如果甲向乙所取的额外收益恰好等于乙的资产专用性引致损失,则甲从与乙保持交易关系中可以获得的总收益正好等于他与乙继续合作的机会成本。甲和乙的这种利益分配格局的改变可以促进甲和乙更加有效地配置资源,是符合帕累托效率改进的。但是,如果甲通过可置信威胁,向乙索取的额外效益超过了乙更换交易对象的全部损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乙就会对甲的威胁置之不理,另外寻找交易对象。

二是乙对甲依赖程度的高低。由于乙的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寻找能为其带来更多利益的交易领域的成本要高于甲,即便是要找到一个与甲同样好的交易对象,在短期内也是很难做到的。如果乙与甲中断交易关系,就只能从现有的全部可供选择的交易对象中选择一个最好的来代替甲,但他仍会蒙受损失。假设交易对象是甲,乙可以从交易中得到的总收入为E2,如果交易对象是最优的候选者,乙可以从与其的交易中获得的总收入为B2,二者的差额,即(E2-B2)就是乙因为专用性资产的存在,更换交易对象所造成的损失。显然,这一损失的大小决定了乙对甲的依赖性程度,乙的资产专用性越高,对甲的依赖性越强,损失的额度就越大。

通常,只有当甲向乙索取的额外收益等于乙的资产专用性引致损失的时候,甲和乙才有可能通过谈判形成新的利益分配格局而继续保持交易关系。就甲而言,因为资产专用性而获得的收益(E1-B1)是需要乙支付的最低限度的补偿,当然他希望能从乙那里得到更多,而不仅仅是(E1-B1),但是如果向乙索取的额外收益大于乙的资产专用性引致损失,乙就会寻找较次的交易对象取代甲。同样,如果乙为了保持交易关系而对甲的补偿小于(E1-B1)时,甲就会选择终止与乙的交易关系。只有在(E1-B1)=(E2-B2)时,双方的交易关系才会得以继续保持下去。

(二)终止交易关系

如果(E1-B1)>(E2-B2),甲就会决意终止与乙的交易关系,更换交易对象以实现效用最大化。这时,由于选择失信战略的短期利益很大而未来损失很小,因此甲会把他在与乙的交易过程中积累的声誉折现,即选择失信策略获得最大当期收益。(www.xing528.com)

假设甲在t0点时决定更换交易对象,由于要处理与乙没有进行完的业务,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约束,通常甲不能在决定更换交易对象的点时立刻与新的交易对象建立交易关系,假设甲在t2点时开始建立新的交易关系。在(t0,t2)区间,甲是否会采取失信战略需要对失信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

假设甲在(t0,t2)区间内采取守信策略的收益为E,如果采取失信策略收益将提高为B,其失信行为将在t1点时被乙发觉,t1∈[t0,t2]。一旦失信行为被乙发觉,乙就知道甲选择了更换交易对象,双方的交易关系将在不久之后破裂,已经没有维护信誉追求长期利益的必要,因而也会对甲采取失信行为以惩罚甲的背信弃义。乙的失信行为将会使甲的收益降低至V,V要小于甲采取守信策略时的收益E,即B>E>V。假定如果甲在(t0,t2)区间内采取失信行为,在(t0,t1)区间内将获得的收益增量为X,如果甲的失信行为在t1点时被乙觉察,则在(t1,t2)区间内因为受到乙的报复而受到的利益损失为Y。

甲在(t0,t2)区间内是否会采取失信行为,取决于对收益增量X和利益损失Y的比较。当t1=t0时,表示甲的失信行为从一开始就被乙所识破,从而由失信所获得的收益增量X=0,而利益损失Y达到最大,甲的最优选择就是诚实守信。当t1=t2时,表示甲的失信行为一直到甲更换新的交易对象,建立了新的交易关系也没有被乙识破,从而由失信所获得的收益增量X达到最大值,而因为失信行为所要付出的成本,即利益损失Y=0,从而甲的最优选择就是背信弃义。当t0<t1<t2时,表示甲的失信行为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被乙识破。由于时间也是有价值的,甲是否会在一个时间阶段内选择失信行为,需要对收益增量X和利益损失Y在考虑时间因素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用r表示利率,δ代表贴现系数,δ=1/(1+r),PX代表甲选择失信行为获得收益的现值,PY代表甲选择失信行为需要支付成本的现值。根据现值计算公式,我们可得:

因此,当且仅当PX>PY时,甲才会选择欺骗战略。

专用性资产投入的目的,是为了向对方提供可置信承诺,以提高交易频度。但是在博弈过程中,也容易形成“套牢”问题。如果投入方认为有利可图,在利益驱动的作用下,投入某种专用性资产,同时也使交易方拥有了可以将其套牢的条件。如在产业化过程中,如果龙头企业投入专用性资产,则需要降低种养农户的利润水平,龙头企业的利润率上升了,这也给了农户对其套牢的机遇,既然生产规模已经扩大了就不可能将投入的专用性资产闲置,不管雇佣哪些农户,一定要雇佣一部分农户与其分享总利润;如果农户自己投入专用性资产,则龙头企业提高利润分割水平,农户一旦投入了专用性资产,就相当于向龙头企业提供了可置信承诺,出于成本收回的考虑也一定会稳定的成为龙头企业的合作伙伴。

因此,资产专用性对交易者的诚信与否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交易双方具有同等程度的资产专用性,在完全信息情况下,如果资产不具有专用性,对交易者失信没有任何约束力,(失信,失信)是交易者不变的均衡;如果资产专用性程度极高,交易双方受其制约形成相互依赖的交易关系,进行的是无限次重复博弈,形成的就是(守信,守信)的均衡;而当资产专用性介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如果是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交易双方具有足够的耐心,即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资产专用性也会对交易者失信构成一定的约束力。

当资产专用性对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约束力的时候,资产专用性程度较低的一方具有较大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如果更换交易对象比保持原有的交易关系可以为其带来更多的收益,最优选择自然是转入新的交易领域。如果决定更换交易对象,在与原交易对象进行交易的最后一个阶段,选择失信行为的收益X大于成本Y,行为主体必然会采取失信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