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振兴下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乡村振兴下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是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的需要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中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被恩格斯称为使用假尺假秤的早期阶段欺诈现象依然存在,我国从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提升营商环境,从而使信用红利得到持续释放。

乡村振兴下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建立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首要条件之一。韦伯(1987)认为诚实守信对于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有着重要意义,“他只要涉足于那一系列的市场关系,资本主义经济就会迫使他服从于资本主义的活动准则。假如一个制造商长期违犯这些准则,他就必然要从经济舞台上被赶下去,正如一个工人若不能或不愿适应这些准则就必然被抛到街头成为失业者一样。所以,当今的资本主义既然已经左右了经济生活,它事实上就是在通过经济界适者生存的过程教育着、选择着它所需要的经济主体”。韦伯的话和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有异曲同工之处,都说明讲求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需要

经济学家茅于轼曾经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总需求不足。当前总需求不足的问题,根本上是投资问题,投资问题是钱流动不起来,钱流动不起来的原因就是信用上发生了障碍。”这就说明了信用缺失的危害所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诚信缺失行为只是一种零和博弈,并不能导致社会总产出的增加,只是起到再分配的功能。行为主体A因为诚信缺失行为而获利增加,就意味着B利益的减少,这是一种排他性利益。如果所有的行为主体都选择诚信缺失,结果一部分利益将在各个主体之间传递,最终任何一个行为主体的境况都没有得到改善,所以诚信缺失势必影响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我国农业领域中经济主体数量多、规模小,产业化经营发展迟缓,组织化程度低,随着转轨过程中市场调节作用的不断扩大,更要加倍重视农村诚信体系的建设,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同步发展。

2.提高农村社会信用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提高竞争力,首先要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诚信缺失行为在农业领域中主要表现之一是伪劣化肥农药、种子、兽药饲料、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农民农资没有良好的预期,为避免风险,只好多种化肥混合使用,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其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无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所以提高竞争力需要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种减少市场风险,避免盲目性和波动性的经营方式,但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做保障,才能实现产业化经营中合约的完全履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次,资金投入是农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缺乏完善的农业信用制度造成农户与信用社之间的合约不可缔结,发展生产所需资金只能通过“抬钱”等民间借贷的方式进行融资,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中的金融风险。另外,诚信缺失行为对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带来了消极影响,损害了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质量信誉,妨碍了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引入和利用。

3.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是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的需要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中诚信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被恩格斯称为使用假尺假秤的早期阶段欺诈现象依然存在,我国从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就是针对这种现象对消费者的权益进行保护。农产品市场上更为突出的诚信缺失表现是药残超标、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有害的农产品扰乱消费市场的现象屡见不鲜。目前我国有许多大众化的农产品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要求农产品的品质优良,有利于身心健康,关注安全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必须建立良好的诚信环境,树立信用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严惩失信行为,营造诚信为本的氛围,整顿和规范农业投入品和产出品的市场秩序,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安全消费,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规范农村基层行政的需要

通过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提高政策透明度,对失信行为严格监管,才能降低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交易成本,为建立统一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可以提升营商环境,从而使信用红利得到持续释放。这些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对农村基层行政的规范。

5.建设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是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产品出口一直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要扩大农产品出口贸易,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前提条件是遵循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加入WTO之后,我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须做出遵守规则,开放市场等多方面的承诺。要在这一经济全球化整合中抢占优势,避免损失,就必须通过提高各市场主体的诚信度,规范其经济行为,才能在经济活动、交往中实现与国际接轨,避免因触犯既定的游戏规则,遭受惩罚而付出高成本、高代价。我国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屡屡受挫,虽然不能排除其他原因但也与我国农产品自身以及农产品出口企业经营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关,国际的市场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与品质质量,而且还取决于企业诚信度高低的竞争。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的市场主体不仅难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更难以建设农产品知名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农产品能否在市场流通中实现惊险的一跳,是能否实现其价值的关键。许多优质农产品,或者因为没有为人所知,缺乏品牌效应,更是有许多农产品,在拥有了品牌和标志之后,仍然无法快速占领市场。这就与品牌中所蕴含的信息有很大关系,诚信的经营品牌,才能使消费者充分的认同品牌中所输出的信息内容。因此,诚信的经营内核,才是快速开拓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的基石。

总之,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逐步纳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范围,遵循国际规则、信守承诺、履行合同,树立我国农产品诚信形象,将有利于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成本,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真正实现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