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的初心:17岁的意识形态启蒙

马克思的初心:17岁的意识形态启蒙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马克思一生,这绝非一个中学生的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初心”表白。所以,马克思的初心不是来自遭遇了阶级压迫后的被迫反抗,也不是少不更事的冲动选择,而是出于马克思对时代呼声的自觉回应,也是源自心底的自愿选择。试想如果没有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奉献的初心所筑牢的精神防线,或许贫困、病痛早已击垮了这位伟人。

马克思的初心:17岁的意识形态启蒙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学时代马克思的最高光时刻应该就是1835 年8 月所写下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
马克思1835年8月写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第1页

那时的马克思还没有蓄上大胡子,是只有17 岁的“小鲜肉”。17 岁的他会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呢?他在文章中用伟大的字眼表达了伟大的志向。文章写得激情澎湃,多引用几段以飨读者: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类的本性本来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历史把那些为共同目标工作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称为最伟大的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典范,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不知道读完以上这些文字的你,是否还记得自己的17 岁?抑或是正处于17 岁的青春?又或是正憧憬自己未来的17 岁?不管是追忆,还是憧憬,17 岁恰是人生画卷展开之初。当别人都在表达自己的理想是成为浪漫的诗人、伟大的科学家、幻想天堂幸福的牧师或是成为一个过着舒适豪华生活的资产阶级时,马克思却讲,我们在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青春是热血的,谁不会被伟大的字眼感动,谁不会写下几句豪言壮语,但大多不过是即兴而起,很快就抛诸脑后,随风而散。然而,17 岁的马克思不是。纵观马克思一生,这绝非一个中学生的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初心”表白。这一初心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烟消云散,相反更加坚定,不断在他生命中奏响,最终共产主义成为他初心的最高理论表达。如果说跟之后的马克思相比,此时的马克思有何不同,那就是只有17 岁的他此时尚不知为多数人谋幸福的道路在何方,还在找寻中。

人究竟因何伟大?因选择而伟大。

世人都在问: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马克思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背叛了资本主义制度,背叛了父母对他的期望,他为何会走上这条背叛之路呢?(www.xing528.com)

因为叛逆,愤世嫉俗?

还是因为遭受了压迫?

都不是。马克思并不愤世嫉俗,他在革命生涯开始前未曾遭受过困苦、受过压迫,缘何选择拒绝权力与富贵,背叛自己的阶级?

答案的源头就在这里。任何伟人不是生来就与别人不同,而是个人与时代奋斗、与境遇奋斗的结果。没有时代的洪流,个人折腾不出浪花;没有个人努力,会被时代洪流淹没。所以我们总讲,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在“革命的年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生于特里尔的马克思没有随波逐流去追逐众人心目中的“成功”,而是把握时代潮流去实现自己认为的“伟大”,这是对时代的回应。所以,马克思的初心不是来自遭遇了阶级压迫后的被迫反抗,也不是少不更事的冲动选择,而是出于马克思对时代呼声的自觉回应,也是源自心底的自愿选择。

在马克思看来,什么是真正的伟大?伟大就是胸怀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只有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不断突破小我走向大我,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马克思想做的就是这样的人。正因有此无私之心,马克思有了无畏之勇气,去对抗生活的难题,书写了伟大之人生。

在1862 年6 月18 日给恩格斯的信中,马克思一家的贫困让人感到绝望:“亲爱的恩格斯,我又来向你诉苦,实在不痛快,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妻子天天对我说,她还不如同孩子们进坟墓,的确,我也不能责怪她,因为我们由于目前处境而忍受的屈辱、痛苦和可怕的事情实在非笔墨所能形容。”可笔锋一转,马克思又半开玩笑地说,“这样也好,我亲身体验了无产者的许多生活,包括他们的病痛。”1866 年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回信中解释他为何“拖延”不回信:“我必须把我能够工作的每一分钟用来完成我为之牺牲了健康、人生幸福和家庭的著作。但愿这个说明使您谅解。我嘲笑那般所谓‘讲求实际的’人和他们的聪明。只有禽兽才会漠视人类的苦难,而只关心自己,但是,如果我没有完成我的著作(哪怕是仅仅完成初稿)就死去,我就会认为我是真正不切实际的。”是什么让马克思在贫困面前如此坚毅而又乐观呢?那就是马克思的初心。实现人类解放成为马克思毕生思想探索和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成为马克思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撑。试想如果没有马克思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奉献的初心所筑牢的精神防线,或许贫困、病痛早已击垮了这位伟人。

所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马克思做到了!一颗初心,矢志不渝。让马克思伟大的根本就在于他选择了真正的伟大——最能为人类谋福利,并始终坚守。

有人也许会问:芸芸众生,大多皆凡人一枚,并不像马克思那样才华逆天,也没有智商爆表,但是不是我们就此注定与伟大绝缘?

绝非如此。“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日复一日中,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伟大与平凡的辩证法,将平凡汇聚成伟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