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容涉及扬州饮食习俗、著名菜点、特色小吃等

内容涉及扬州饮食习俗、著名菜点、特色小吃等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邗江三百吟》,清林苏门撰。曾助校《四库全书》十四年,著有《邗江三百吟》、《续扬州竹枝词》等。有关饮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卷九《名目饮食》中。是卷共收诗四十首,诗文前有“引言”,内容涉及扬州的饮食习俗、著名菜点、特色小吃、烟、酒等。除饮食风俗和著名菜点外,书中还收有筵席方面的诗四首,分别是“七簋两点”二首、“三碗六盘”二首。是书有《扬州地方文献丛刊》本。

内容涉及扬州饮食习俗、著名菜点、特色小吃等

《邗江三百吟》,清林苏门撰。林苏门,字啸云,一字步登,仪征人。是乾嘉学派著名学者阮元的舅父和老师,在山东曲阜县衍圣公府做过六品小官。曾助校《四库全书》十四年,著有《邗江三百吟》、《续扬州竹枝词》等。

本书是关于扬州山川风物的诗集,作于乾隆嘉庆时期,于嘉庆戊辰(1808)付梓。该书详备地记录了清代中叶扬州一带的社会风情,共分十卷,题目分别是《播扬事迹》、《大小义举》、《俗尚通行》、《家居共率》、《周挚情文》、《新奇服饰》、《趋时清赏》、《适性余闲》、《名目饮食》、《戏谑方言》。

有关饮食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卷九《名目饮食》中。是卷共收诗四十首,诗文前有“引言”,内容涉及扬州的饮食习俗、著名菜点、特色小吃、烟、酒等。

饮食风俗方面,如“过蚤”,引言云:“交情须会有不必饮宴者,天明而起,亲至其家,邀往好面馆、好茶肆一餐,名曰过蚤。约人议事亦然。”附诗云:“相约先期在诘朝,鸡鸣而起主人邀。不招卯饮偏逢卯,一饱聊为当一瓢。”又如“碰头”,引言云:“三五人同坐闲叙,忽有因时尚食物触之而起,醵钱聚饮,名曰碰头。”附诗云:“偶思小饮便成群,况又花开报与闻。三五解囊谋一醉,碰头先唤火头军。”此外,像“点茶”、“汤饭”等饮食风俗也非常有意思。

“葵花肉丸”即后世的“狮子头”(www.xing528.com)

除饮食风俗外,《名目饮食》中更多的是记载扬州的著名菜点,如“三鲜大连”、“摸刺刀鱼”、“烧金华火腿”、“热切”、“薰烧”、“活打”、“蛼螯饼”、“黑鱼肠”、“马鞍桥”、“水鸡豆”、“葵花肉丸”、“火腿粽”、“兰花蚕豆”、“鲥鱼卷”、“石膏豆腐”、“水晶肝肠”等等。试举几例明之,“三鲜大连”引言云:“扬州有徽面之名三鲜者,鸡、鱼、肉也。大连者,大碗面也。外省人初来扬州郡城,入市食面,见大碗汤如水盎,几不敢下箸,及入口则津津矣。”附诗云:“不托丝丝软似绵,羹汤煮就合腥鲜。尝来巨碗君休诧,七绝应输此盎然。”“灌汤肉包”引言云:“春秋冬日,肉汤易凝。以凝者灌于罗磨细面之内,以为包子。蒸熟则汤融而不泄。扬州茶肆,多以此擅长”。诗云:“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外强不必中干鄙,执热须防手探汤。”“葵花肉丸”引言云:“肉以细切粗櫇为丸。用荤素油煎成葵黄色。俗云葵花肉丸。”附诗云:“宾厨缕切已频频,团此葵花放手新。饱腹也应思向日,纷纷肉食尔何人。”“马鞍桥”引言云:“以黄鳝鱼切段,烹熟之后,形似马鞍桥。故名。”附诗云:“藏时本与鼍为族,烹出偏从马得名。解释年来谈铗感,当筵翻动据鞍情。”这些资料,对于考证扬州著名菜点的历史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除饮食风俗和著名菜点外,书中还收有筵席方面的诗四首,分别是“七簋两点”二首、“三碗六盘”二首。这四首诗均写得比较一般,但其“引言”却很引人思考,如“三碗六盘”的引言称:“此寻常待客也。讲究饮食之家,口味各出其奇。”由此可见,当年扬州民间的烹饪技艺是相当高的。

是书有《扬州地方文献丛刊》本(与《扬州竹枝词》、《扬州西山小志》合刊,广陵书社,2005 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