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沪深300ETF的衍生话题-王群航选基金2013

沪深300ETF的衍生话题-王群航选基金2013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两只沪深300ETF给市场带来的冲击还没有结束,只是最为强大的第一冲击波已经过去,目前正在相对低调地延续着的是第二冲击波,即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联接基金正在发行。此次的这两只沪深300ETF的首发规模里是否会有帮忙资金?这个观点要真正地显现出明显的效果,即广大投资者开始重点转向沪深300ETF,还需要一定长的时间。

沪深300ETF的衍生话题-王群航选基金2013

沪深300指数是国内市场上最著名的指数之一,是被跟踪开发为指数型基金使用次数最多的标的。围绕这个指数,似乎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一、沪深300ETF的余震或将陆续开始

在2012年以来新发基金的基均规模同比创新低的情况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分别为329.69亿元和193.33亿元的发行量,给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规模的震撼,之后的余震或将刚刚开始。

1. 后续新发基金的出路

扣除换购,这两只新基金快速掳走了500亿元左右的资金。这种局面将会使后续很多新基金的发行面临相当程度的资金压力。怎么办? 这已经是业内同仁开始积极思考的问题了。对此,我的建议有三点:

(1) 发行低风险产品。这两只高风险产品已经卷走了大量资金,我们不妨把这些资金看成本来就是属于高风险产品市场的,低风险产品市场的资金此次几乎没有受到冲击,因此,这个市场还有可以开发的空间。并且,从配置基金资产的角度来看,市场上也还是需要很大比例、很大量的低风险产品的。

(2) 寄希望于股票市场行情的启动。很无奈,这就是一种靠天吃饭的做法,因为只有依赖股市行情的启动,并且有一定长的时间延续、有一定高度空间的上涨,才可以给市场带来一定程度的盈利效应,并由此提高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只有这样,一些高风险品种才会有相对较好的发行环境

2. 联接与转型

此次上述两只沪深300ETF所扫荡的渠道主要是券商银行渠道受到的冲击很小。从历年的发行数据来看,银行渠道的销售量一直是券商渠道的5倍以上,因此,未来,银行渠道将更进一步成为各基金公司的主要依赖。

那两只沪深300ETF给市场带来的冲击还没有结束,只是最为强大的第一冲击波已经过去,目前正在相对低调地延续着的是第二冲击波,即华泰柏瑞沪深300ETF的联接基金正在发行。之前,券商渠道已经相当给力了,那么,接下去,银行渠道会给力吗? 毕竟它们长期以来一直比券商渠道强大很多。

不仅仅是华泰柏瑞在努力挖掘银行渠道的销售潜力,嘉实历来强大的销售团队也不会休息。未来,它们原有的嘉实沪深300指基将会转型成为嘉实沪深300ETF联接基金,也将加入对于银行渠道销售潜力的继续挖掘。

3. 打开之后的留存

基金市场一直有一个顽疾,即帮忙资金对于次新基金的巨大赎回,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是某次新基金当季的总赎回量竟然超过了成立规模,幸好有较多的申购资金补仓,否则,后果很严重。

此次的这两只沪深300ETF的首发规模里是否会有帮忙资金? 会有多少帮忙资金? 换购的占比有多大? 联接基金的资金是否可以快速补进? 这些都是谜。但是,我们不难预见: 届时帮忙资金的出局或将会给股票市场行情带来一定的冲击。现在只能够寄希望于这两只基金既然不是同日成立,打开的时候,最好也有一个时间差。

4. 同标的指基的出路

截至2011年末,除了嘉实沪深300之外,市场上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基有16只,增强指基有4只。在后者里,除了富国沪深300增强、兴全沪深300增强有略微较好的增强跟踪效果之外,其他同标的指基相对于这两只沪深300ETF来说,已经初步丧失了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交易速度慢。场外交易常规的申购与赎回通常需要3个和5个左右的工作日,如果遇到节假日,时间还会顺延; 而在场内交易方面,只要报价合适,买入的结果当时就可以知道,卖出之后资金可以实时到账,当时就可以用于其他场内投资,次日可以支取现金。

(2) 投资成本高。从银行这样的场外渠道申购、赎回指基,费率通常为1.2%和0.5%; 而通过券商的场内渠道买卖ETF,交易成本在0.1%以内。银行渠道的交易成本是券商渠道的很多倍。举个例子: 投资1万元,一个来回,银行渠道的交易成本约为170元,而在券商渠道只需要20元左右。

(3) 跟踪误差可能大。指基的绩效考核是跟踪误差,在产品设计时,ETF对于绩效的要求通常是: 日均跟踪偏离度的绝对值不高于0.2%,年跟踪误差不超过2%; 而指基对于上述两项指标的要求则分别是0.35%和4%。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因为ETF的平均股票投资仓位通常接近99%,而指基通常接近95%。

基于上述三个原因,由于已经有了两只综合效果更好的沪深300ETF,未来的这20只同标的指基,多数或将会面临一定程度的持续营销困境。那么,与其坐视规模日渐萎缩,不如主动出击,或转型,或更换标的指数。

表1-1 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基

数据来源: 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截止日期: 2011年12月31日(www.xing528.com)

二、投资基金市场的无效与滞后

2012年7月11日, 《证券时报》的资深记者刘明撰文《沪深300ETF对同类指基冲击不大》指出: “从二季度末其他普通沪深300指数基金的份额变化来看,并未出现明显缩水。”刘明的观察很仔细。

1. 投资基金市场的有效性问题

场外同类基金份额是否会受场内ETF冲击,与投资者的投资惯性有关,反映了市场的有效性状况。

这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市场有效性问题。这个有效性,其实质是带有一定的专业性问题,这就像我本人对于各种汽车冰箱彩电空调等的详细差别不是很清楚一样。

同理,投资者对于指数型基金的理解,对于指数型基金、增强指数型基金、ETF之间区别的准确理解,以及相关正确投基理念与策略的确立,还需要我们做很长很长时间的投资者教育工作,并且,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还是很大的问号。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 中登只登记了一部分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的基金,除此之外其他基金的登记,全部由各个相关基金公司自己在做。由此可以说明一个问题: 中登的托管数据,不能够反映基金市场人气状况的全貌。就是这么一个常识性问题,笔者在基金媒体的记者群中,前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让大家明白。如此这般,更何况普通投资者了。由此可见,投资者教育、专业投基知识的普及,是多么长期的一件事情。

因此,在当前这种投资基金市场有效性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我只是较为超前地提出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要真正地显现出明显的效果,即广大投资者开始重点转向沪深300ETF,还需要一定长的时间。

2. 投资者不必多折腾

对于原先已经持有沪深300指基的普通投资者来说,现在完全不必专门去场外赎回老的沪深300指基,然后从场内买入新的沪深300ETF。大家完全可以等到未来的某个时点,当判断基础市场行情已经涨升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阶段性的高点之后,开始做赎回处理。在这之后,当基础市场行情下跌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大家不妨开始通过场内的渠道买入沪深300ETF。这样的一出一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折腾。

对于投资金额在500万元或者100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来说,由于基金契约已经规定了每笔的收费仅仅是区区1000元,他们所支付的交易费率已经很低; 并且,对于这些大客户,基金公司方面都会有良好的后续服务,因此,在没有特别原因的情况下,这类投资者通常是不会轻易转换投资标的的。

总之,未来市场上跟踪沪深300指数之相关指基与ETF规模的变化情况,或将会在这样一种彼消此长的情形下较为缓慢地出现: 老指基的规模逐渐缩减; ETF的规模逐渐增大。

3. 持续营销的效果

刘明在文章中还指出: “今年 (2012年) 一季度前成立的22只普通沪深300指数基金一季度末的份额为1392.99亿份,而二季度末份额微降至1390.12亿份,变化很小。”数据是最为客观的。截至2012年第二季度末,原有沪深300指基的规模几乎没有降低,还有一系列可以解释的原因: (1) 原有沪深300指基在乘着沪深300ETF发行火热的大好时机做了较为成功的持续营销。(2) 不排除其他托管银行也做了一些相关的持续营销活动。

总之,无论是相关的基金公司,还是积极进取的相关托管银行,只要是原有的沪深300指基还没有转型,充满了敬业精神的这些各个相关方面,一定会努力做好持续营销工作。这一切,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较为有效地阻止原有沪深300指基规模的衰减。

另外,如果原有沪深300指基的规模衰减速度较慢,还将会让相关的一些基金公司可以看到维持残局的希望; 同时,或许由于这些基金公司也都尚未找到良好的转型方案,那么,原有沪深300指基的转型或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4. 跨境ETF也将是如此这般

当我在推介华夏、易方达这两家公司旗下两只跨境港股ETF的时候,也提到了市场上对于港股有大量投资的相关QDII的前途命运问题,即: 跨境港股ETF是这些QDII潜在的、良好的替代。这种替代也只是一个理论化的设想。未来,这种情况是否会很好地实现? 或许也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总之,我们衷心地期待当前这个投资基金市场的有效性能够得到切实提高,在此基础上,广大投资者能够有效地选择到最适合自己、最适合基础市场行情总体走势的投资标的,并在此基础上获得良好的投基收益。

2013年,老沪深300ETF的归宿路径或将会是这样: 相关基金公司或新发行、或把其他老基金转型为沪深300ETF,如华夏、南方,然后,把原有的老式沪深300指基转型为沪深300ETF的联接基金。嘉实和华泰柏瑞的成功案例,早已让无数的基金公司羡慕不已。

在此,我顺便再做一个大胆的猜测: 市场上原有的老式指基或许都将会陆陆续续被相关的ETF及其联接基金所替代。如果有哪个基金公司继续死守原先的老式指基,且该指基的市场前景还不错,规模也比较大,那么,其他公司新发一个同标的的ETF和它的联接基金,就将会逐渐把原先公司的老式同标的指基给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