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巨鲸猎洋:核潜艇惊艳世界

巨鲸猎洋:核潜艇惊艳世界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夫人在“鹦鹉螺”号下水仪式上用香槟酒击向船体1954 年9 月30 日,“鹦鹉螺”号核潜艇正式加入美国海军序列,开启了潜艇的新纪元。服役后的“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4 年12 月30 日首次启动核反应堆。此后,“鹦鹉螺”号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艾森豪威尔总统一听,马上下令“鹦鹉螺”号核潜艇携带武器进入北极,威慑苏联。美国东部时间8 月3 日23 时15 分,“鹦鹉螺”号成为第一艘到达地理北极点的船舶。

巨鲸猎洋:核潜艇惊艳世界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泰晤士河畔,有一座潜艇博物馆,这里静静地陈列着已经退役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自从这艘核潜艇于20 世纪50 年代“闪亮登场”后,即引来了世界的关注,无论是从造船史、能源史,还是战争史的角度衡量,它都是一个革命性、开拓性的里程碑式的代表。因此可以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一生的辉煌永远都不会泯灭。

1950 年8 月,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建造世界第一艘核潜艇的文件,并将这艘艇命名为“鹦鹉螺”号(舷号为“SSN-571”)。

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那艘虚构的“有无限大的能量”、“功率绝顶的潜水艇”就叫作“鹦鹉螺”,这是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描述潜艇。那艘想象出来的“鹦鹉螺”号潜艇,其尺寸、航速等性能居然与后来美国的“鹦鹉螺”号核潜艇极为接近。因为长期以来,美国人一直把文学作品中的神奇潜艇作为努力方向,并不断向理想的目标逼近。

“鹦鹉螺”号艇徽

美国总统杜鲁门主持“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开工仪式并签名

美国相继把三艘战绩辉煌的常规潜艇命名为“鹦鹉螺”号,但它们始终没有达到心目中的“鹦鹉螺”号所应有的性能。当世界第一艘核潜艇一问世,它就当之无愧地摘取了“鹦鹉螺”号这个桂冠

美国总统发布建造核潜艇的命令后,美国海军立即组建了以里科弗为首的最得力的技术领导班子,集中了全国最强的技术力量,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始实施核潜艇的建造计划。仅仅过了不到两年,“鹦鹉螺”号就神速开工了。

1954 年1 月21 日,浓雾笼罩在格罗顿的上空,在新伦敦河的对岸,成千上万的人们,期待着又一个足以让世界震惊的事件——“鹦鹉螺”号核潜艇建造完毕,即将举行下水仪式。在贵宾席前排就座的艾森豪威尔夫人玛米,手中捧着一大束粉红色的玫瑰花,不断地向周围的人群点头微笑。在前排就座的还有总统夫人的母亲杜德夫人、海军部长安德森及夫人、“核潜艇之父”里科弗将军,以及许多高官们。下水仪式开始,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施特罗斯充满激情的演讲完毕后,总统夫人沿着观礼台走向船头,然后略显吃力地举起一个金黄色的瓶子,非常内行地向船身击去。随着一声崩裂,象征吉祥的酒花和玻璃碎片向四处飞溅……这时,第一夫人兴奋地大声说:“‘鹦鹉螺’号,我祝福你!”在军乐和欢呼声中,“鹦鹉螺”号慢慢滑向水中,开始进行码头试验和安装S2W 型反应堆。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夫人在“鹦鹉螺”号下水仪式上用香槟酒击向船体

1954 年9 月30 日,“鹦鹉螺”号核潜艇正式加入美国海军序列,开启了潜艇的新纪元。服役后的“鹦鹉螺”号核潜艇于1954 年12 月30 日首次启动核反应堆。

出征的“鹦鹉螺”号核潜艇

1955 年1 月17 日上午11 时,“鹦鹉螺”号核潜艇首任艇长尤金·P·威尔金森中校站在核潜艇指挥台舰桥上,庄严地下达了解缆的命令,核潜艇脱离“缰绳”后,缓缓离开了码头。当它刚刚驶入泰晤士河的主航道上时,信号兵即刻用信号灯发出了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信号:“我艇正在用原子能前进!”至此,“鹦鹉螺”号核潜艇完成了码头试验,同时拉开了航行试验的序幕,这也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利用核能的潜艇开始了航行。此后,“鹦鹉螺”号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鹦鹉螺”号核潜艇不愧是当时最先进的潜艇:它全长97.4 米,最大宽度8.4 米;水下航速约22 海里/时(即约40 千米/时);水面正常排水量3 530 吨,水下正常排水量4 040 吨;双螺旋桨轴功率15 000 马力;下潜深度约210 米;艏部装有直径为533 毫米的鱼雷发射管6具,可携带反舰和反潜鱼雷24 枚。特别是它在水下连续航行的能力无可比拟。1955 年5 月,“鹦鹉螺”号核潜艇完成了一次从新伦敦到圣胡安的水下远航试验,航行距离1 381 海里,共用90 个小时。这次小试牛刀,一举创造了好几项历史纪录:一,水下行驶距离比常规潜艇水下高速时的最大航行距离大9 倍;二,它是第一艘能够以平均16 海里/时的水下航速维持在1 小时以上的战斗潜艇;三,它也创造了美国潜艇连续在水下逗留时间最长的纪录。稍后一些时间,“鹦鹉螺”号核潜艇又以平均20 海里/时的航速航行了1 397 海里,用时70 小时。

最值得“鹦鹉螺”号骄傲的是,1958年8月3日,它首次从冰层下航行到达北极点,穿越了人类“禁区”。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冰下“潜游”到地球的极点,实现了从空中、冰面和水下立体到达北极极点的梦想。这次被美海军称为“阳光行动”的创举,虽然几经周折,险些失败,但最终的成功确实像阳光一样照亮了核动力光明前景。

1957 年4 月,“鹦鹉螺”号核潜艇进入美国缅因州的朴茨茅斯海军船坞,进行第一次检修和更换反应堆的第一炉核燃料。“鹦鹉螺”号用这一炉核燃料航行了62 526 海里,仅消耗了几千克的铀。而常规潜艇要是以同样速度航行同样的距离,将会消耗几千吨的燃料。后来,“鹦鹉螺”号又分别在1959 年和1964 年两次更换核燃料,用第二炉核燃料航行了91 324 海里,用第三炉核燃料航行了150 000 海里。“鹦鹉螺”号从1955年1 月17 日开始航行试验到1979 年5 月25 日最后一次关闭反应堆,总共航行了大约30 万海里。

就在“鹦鹉螺”号向世界宣告核潜艇无坚不摧、威力强大时,1957 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这意味着苏联的核洲际弹道导弹已经可以打到美国,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安全。这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美国海军提出:如果派遣核潜艇进入北极,从最靠近苏联的海底发射洲际导弹,就可以打到莫斯科和苏联全境,时间短、速度快、精度准。艾森豪威尔总统一听,马上下令“鹦鹉螺”号核潜艇携带武器进入北极,威慑苏联。

1958 年4 月25 日,“鹦鹉螺”号由艇长威廉·安德森中校指挥,从美国西海岸出发;6 月9 日,它开始创造历史、穿越北极、挑战极限的“阳光行动”。

8 月1 日,它潜入深不见底的巴罗海谷。美国东部时间8 月3 日23 时15 分,“鹦鹉螺”号成为第一艘到达地理北极点的船舶。进入北极后,“鹦鹉螺”号继续在冰下潜航96 小时,航程达2 940 千米,从格陵兰岛东北浮出水面。“鹦鹉螺”号第一个成功完成了北极的水下航行。

在北极冰盖下导航是非常困难的。当高于北纬85°时,磁罗盘和正常陀螺罗经变得不准确。最困难的旅程是通过白令海峡回来的路上。这儿最浅的地方,冰盖低于海平面,允许潜艇通过的高度只有18 米。安德森艇长东寻西找,发现了一条窄窄的偏僻“小路”,从而避开苏联的检测,成功穿越了冰盖和白令海峡。

“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无法想象的壮举,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的政治军事、战略、战术和现实意义。

“鹦鹉螺”号所展现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据美国透露,自“鹦鹉螺”号服役后,参加了多次“潜-舰”对抗和反潜演习,均大获全胜。比如在北约组织举行的代号为“还击”的军事演习中,受到“鹦鹉螺”号攻击的水面舰艇多达16艘,其中包括航空母舰2艘、重型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以及辅助船只4艘。据美国统计,截至1957年底,“鹦鹉螺”号在历次军事演习中共遭受了5 000余次“攻击”,被“击沉”仅为3次,若是常规潜艇,被“击沉”的次数将高达300次,完美展示了核潜艇无坚不摧的作战威力。

陈列在潜艇博物馆中退役的“鹦鹉螺”号

1980 年3 月30 日,“鹦鹉螺”号在服役25 年后退役。退役后的“鹦鹉螺”号曾在华盛顿海军船坞公开展示过,1985 年被拖回它的诞生地格罗顿,从此成为“潜艇部队博物馆”的一员,开始了它的另一种生涯。由于“鹦鹉螺”号的名气太大了,为了招揽游客,博物馆的名字索性改为“鹦鹉螺号核潜艇博物馆”。在那里,除了“鹦鹉螺”号的战斗情报中心和反应堆仍属机密区域外,其他部分都可随意参观。

历史证明,“鹦鹉螺”号的问世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深远,对和平利用核能也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的艇员卧室

知识卡

军用舰船可按“舰类—舰种—舰级—舰型—舰名(舰号)”的顺序描述。

舰类——按舰艇的基本使命和进行的任务划分的类别,通常分为战斗舰艇(包括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登陆作战舰艇和各种勤务舰艇三大类。

舰种——在同舰类的舰艇中,主要按其基本任务划分的舰艇种别。(www.xing528.com)

舰级——在同舰种的舰艇中,按排水量、主要武器装备或推进方式等划分的舰艇级别。多将第一艘舰艇的名字代表某一舰级。有时核潜艇发展的“代”也以舰级为基础来划分。

舰型——在同一舰级中,因舰艇结构外形、舱室结构、推进器类型、动力装置或战术技术性能等发生局部改变,为了区别而进一步划分的,一般称为舰型。

美国、英国和法国不分舰型,只分舰级;中国只分舰型,不分舰级;俄罗斯则舰级和舰型都细分。

为了简约且便于说明情况,下表中把核潜艇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别单独进行描述。

核潜艇分类简表

长期以来,各国核潜艇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但大致还是遵循上述划分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力求最能反映核潜艇特点。现举例说明。

例1:美国的“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共建造了62艘,首艇为“洛杉矶”号,该级的名字就定为“洛杉矶”级。以后的61艘名字都不同,如第24艘名字叫“旧金山”号,对它可以这样描述:

舰类——核潜艇(战斗舰艇)

舰种——多用途攻击型核潜艇

舰级——“洛杉矶”级

舰型——不分舰型

舰名——“旧金山”号

舰号——“SSN-711”

例2:俄罗斯于2000年因事故沉没的“奥斯卡-2”型巡航导弹核潜艇“库尔斯克”号(“K-141”),按分类原则描述如下:

舰类——核潜艇(战斗舰艇)

舰种——巡航导弹攻击型核潜艇

舰级——“奥斯卡”级

舰型——2 型(即1 型的改进型)

舰名——“库尔斯克”号

编号——“K-141”

例3: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按分类原则描述如下:

舰类——核潜艇(战斗舰艇)

舰种——鱼雷攻击型核潜艇

舰级——习惯上不分舰级

舰型——“091”型

舰名——“长征-1”号

舷号——“401”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