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赢在中层-黄金分割法则,做夹心饼的中层经理的工作技巧

赢在中层-黄金分割法则,做夹心饼的中层经理的工作技巧

时间:2023-08-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我们才经常比喻说:中层经理是夹心饼。“夹心饼”的工作干得好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干不好就会三头受气,四面楚歌。大体来说,一个中层经理应该将精力分割成三块,70%对上管理,20%部门管理,10%同级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灵活调配。中层的工作价值,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遵循一个正确的精力分配法则,就显得很有必要。

赢在中层-黄金分割法则,做夹心饼的中层经理的工作技巧

中层经理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于一体,又处于公司的中位,上边是上司,下边是下属,左右是同级。所以我们才经常比喻说:中层经理是夹心饼。“夹心饼”的工作干得好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干不好就会三头受气,四面楚歌。但是,一个人的能力再强,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自身的能量分配得面面俱到,平均分布到每一个需要的点和面。因此,哪怕是世界上最八面玲珑的中层经理,也需要对精力进行一个恰当的分配,这样才能做起事来有轻有重、有缓有急、有大有小。

大体来说,一个中层经理应该将精力分割成三块,70%对上管理,20%部门管理,10%同级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灵活调配。整体上保持这样一个圣诞树的大概结构,对上负责为根基,部门管理为中坚,同级协调为树尖,就可以为自己最大限度地拓展工作空间,效率就会比较高。

为什么最多的精力是分配给上司的?作为中层,你首先是一个被管理者,是上级决策的执行者,是他们手中的鞭子、开山的斧子,也是凝聚人心的传话筒。高层有什么想法,动动嘴,你替他们去实现。中层的工作价值,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层最多的时间都应该花在理解与执行公司的决策上。上司为你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让你走上了管理的岗位,就是需要你为公司和老板忠诚服务,成为他们“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左膀右臂。

有位年轻的中层经理升职后,去请教一位已退休的前辈:“请问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个新角色?”前辈告诉他:“对上司,无限理解,无限执行,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全力;对下属,有限理解,赏罚公正;对同级,不远不近,保持协调。”

短短几句话,道出了一位中层经理最佳的精力分工:老板给了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发给你薪水,所以你的大部分时间应该向上仰望;下属帮你完成具体的工作,因此你最需要的是他们的执行力,应该保持必要的向下关注;部门之间是单纯的合作关系,协调性至关重要,但也仅此而已。

部门管理的20%精力怎么讲呢?首先,你要了解你的下属,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与他们打成一片,关心他们,既要对他们布置任务,又要为他们承担责任,替他们争取利益。这是中层经理对下属的工作重心。但如果你与下属靠得过近,事必躬亲,无微不至,那么虽然亲密无间,关系打得火热,但却极易造成下属对你的依赖感,不能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对公司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下属不满意,因为得不到展示才华的机会;上司不高兴,因为你越俎代庖。(www.xing528.com)

很多时候,你只需要让下属执行你的命令,不必完全解释清楚,以免无效浪费时间。如此,既节省时间,又可充分发挥下属的主观能动性。就像放羊一样,既让它们有草吃,又不会跑出你划定的范围,省力而高效,这才是聪明的中层管理者。

在同级协调方面,每个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思维也不一样。作为单个部门的负责人,你不可能去充分牵涉每个兄弟部门具体的职能细节。所谓“井水不犯河水”,你需付出10%的精力,保证工作的协调,就足以起到润滑与合作的效果。太过于“各家自扫门前雪”,部门经理之间关系生硬无比,招呼都不打,你的工作就没法开展;可若经常“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兄弟部门,一是会让同级有压迫感,难免排挤你,二是你对上、对下的工作也会受到影响。故而,同级之间,最好保持八字原则:惺惺相惜,保持距离。

有“华人管理教育第一人”之称的余世雄说:“管理从思想上来说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而从操作上来说则是艺术的。”身处管理核心的公司中层,更要达到哲学、科学、艺术这三者的统一,才能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发展空间。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遵循一个正确的精力分配法则,就显得很有必要。

当然,70%对上管理、20%部门管理、10%同级协调的分配比例只是一个常态的参考,并非唯一答案。事实上,中层经理不需要遵照任何量化的标准做事,只需要做“对公司最正确的事”,也就是“对自己最正确的事”了。在时间安排上,这才是唯一的正确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