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书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企业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辅导书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性质的转变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过渡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是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而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体的个体经济,则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第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第三,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第四,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将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第一,一举过渡。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第二,并举过渡。到1952年,党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和步骤问题有了新的认识。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是10年之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开始。

第三,认识变化的原因。其一,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二,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发生了重要变化,这集中地表现在公私比例的变化上。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是解决所有制问题。

第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

第四,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不失时机地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步骤: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生产合作,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方法: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www.xing528.com)

实行和平赎买的必要性: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和平改造的可能性。第一,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第二,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第四,国家对粮食等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的工人监督等因素,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些企业的利润,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即当时所说的“四马分肥”。这些企业具有了社会主义因素。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的分配仍为“四马分肥”,这些企业的性质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国家对这些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定股定息,共计10年。企业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把对企业的改造即制度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

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对农业、手工业通过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用赎买)。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已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提前完成,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一定的程度。

(3)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3)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4)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