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辅助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辅助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辅助

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首先,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是理论上的创新也是实践上的创举。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不能因为纠缠于抽象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损害社会主义的发展。二是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不能不问姓“社”还是姓“资”,而是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其次,全面小康社会的制度体系。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机制的改革任务也十分艰巨。不改革或者拖延迟滞改革,将会累积更多矛盾和困难。目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种种躲不开绕不过的难题,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继往开来的使命感,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最后,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改革,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和动力机制。

3.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制度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及时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植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探索到形成只有几十年时间,还不够成熟定型,保障和促进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和发展。(www.xing528.com)

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制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弊端还没有消除,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依然滞后;政治发展面临很多新情况新形势,民主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行政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需要健全;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管理体制需要完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需要创新、文化市场体系需要健全;社会体制不能适应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亟待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等等。

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总之,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等改革,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和动力机制。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邓小平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反复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他提出了“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等著名论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科学认识。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为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等等,都离不开发展。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许多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社会动乱,不仅失去发展机遇,也给这些国家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总之,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

现在,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尤为重要,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结合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