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之胆量与地产关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之胆量与地产关联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使得党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之胆量与地产关联

一、案例呈现

这次寿张之行,是思想再一次的大解放。今年寿张的粮食单值产量,县委的口号是“确保双千斤,力争二千斤”。但实际在搞全县范围的亩产万斤粮的高额丰产运动。一亩地要产五万斤、十万斤以至几十万斤红薯,一亩地要产一两万斤玉米、谷子,这样高的指标,当地干部和群众,说起来像是很平常,一点不神秘。一般的社值是八千斤、七千斤,提五千斤指标的已经很少。至于亩产一两千斤,根本没人提了,这里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气魄大。

他们的庄稼也真长得好,一片黑呼呼的要压塌地。虽然下面提出的万斤指标,今年不一定完全实现,但万斤社、万斤乡一定会出现,可能不止一个,全县亩产三四千斤则是有把握的。

粮食单位产量从百斤到千斤,是个质变,从千斤到万斤,是更大的质变。这样高产量,从措施来看,也不外是水、肥、土、种、密等几条,但在具体执行这些措施中就有许多新东西值得研究。比如水和肥吧,他们的干法是大水大肥,让作物吃饱喝足,不给什么限制,不怕作物闹“胃病”。看来,农作物的肚子大得很。

……

同时,水随肥涨,施的肥料愈多,用水量愈大,足水足肥是首要的关键。足水、足肥还必须和深翻相配合,这一点在寿张特别突出,也是他们能够在大面积的土地上展开万斤运动的决定环节。根据寿张的经验,要搞万斤粮,不掘地三尺是不行的。土质不好需要改良土壤的土地固然要这样做,土质很好不要改良、单是松土的土地也要这样做。他们的丰产田一般都深翻三尺,一般田也深翻半尺左右,他们认为不超过一尺是不行的。

在足水、足肥、深翻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手密植。这一点在谷子的种植上表现得特别清楚。过去种谷子一步三安苗,一丛丛的,每亩只留苗三万多株。现在他们的谷子种得像麦子似的密,基本不间留,一般在十万株左右,丰产田二十万株到二十六万株,而穗子决不比过去小。很明显,没有深耕和足够的水和肥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足水足肥加深耕,在此基础上放手密植(当然要有限度)再加他们的“田间管理如绣花”,亩产万斤就成为现实的事物了。万斤运动能否普遍推广而不局限于小块土地试验,在水利已基本解决的条件下,看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肥料;二是劳力。他们解决肥料,除大搞土化肥外(有些社已经生产到每亩五十万斤),主要靠拆破房、刮地皮,肥料中土肥占80%。而土肥主要是靠劳力换来的,所以中心还是劳力问题。

一亩一万斤粮食要多少劳动日?到底一个全劳力使用手工工具一年能生产多少粮食?我们粗粗算了几笔账,很难答复,原因是弹性大得很。这个问题一方面和亩产多少有关系。比如许多社原来计划亩产双千斤,每亩需用三十个工(单算田间和积肥用工,不包括基本建设。以前亩产二三百斤时,一亩十五个工左右),现在指标增到万斤,使用原来的工具,每亩地也不过六七十个工。就是说,产量增四倍、用的劳力不过增一倍,单产愈高,用的劳动量愈相对要少。这是一种情况。另一方面,还决定干劲的大小和工具的优劣。据对几个社的了解,亩产指标万斤粮(一季玉米和谷子),主要措施是:深翻二尺,施肥二十五万斤,管理如绣花。一亩地需用的劳动工,以正常的劳动强度,使用原来的工具(铁轮车加木轮手推车、畜力水车)计算,至少要七十个工;如果对工具加以改良,实现滚珠化,有五十个工就够了;如果鼓足干劲上夜战,工具改革得彻底些,还用不了三十个工呢!说来说去,是不怕指标高、措施大,就怕没干劲和不改良工具。寿张每人平均2.6亩地,单算劳力账,要大搞万斤田是绝对办不到的,但实际上他们是办到了。他们钢铁姑娘或钢铁姐妹,住到田间,专管高额丰产田,每人平均还需要管二亩地呢!他们今年的计划实现了,平均每人就能生产六七万斤粮食。看来,只要干劲鼓得足足的,加上积极改良工具,普遍搞万斤运动(如果需要的话)不是办不到的事。(www.xing528.com)

今年寿张一个大功绩,是要摘掉大豆和谷子的低产帽子。根据他们的经验,在同样条件下,谷子要比玉米产量高,主要原因是谷子和稻谷一样,更便于密植。从现有条件看,一亩谷子密植到四五十万株,是完全可以办到的。一棵谷穗一两谷,一亩就是三万斤。玉米就不同,太密了,不透风,不见阳光,就要影响生长。现在每亩一般只密植到六千多株,每株两穗,一穗一斤,才一万多斤,而做到这样,还很不容易。谷子产量既高,还有便于保管和收割较早,有利于及时种小麦等好处。对玉米和谷子的身价,应该重新评价。他们的大豆产量也很高,估计亩产二千斤的很普遍,万斤卫星也可能出现。多种一些大豆,可以增加粮油,也是解决肥料不足的一个好出路。这里过去种植谷子、大豆很不少,近两年来因扩大玉米和地瓜,被挤掉不少。这里的地瓜和小麦矛盾也不小,地瓜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45%,今年小麦播种面积要占90%,80%的地瓜茬要种麦子,小麦地要普遍深翻,地瓜要就地切片晒干,这两项重活挤在一起,安排不好,很容易顾此失彼。从这些方面看,合理安排明年作物种植,是个必须极早注意的问题。

目前下面对争取秋季大丰收的劲头是很大的,但对收获后如何保管,普遍没有准备。我们问乡社干部和群众时,最初他们都是“粮食多了还怕没办法?”“那由国家买吧!”经过算细账才大吃一惊,才觉得粮食多了也有问题。特别在寿张,光红薯一项大约每人平均要收四五万斤,该县大部地区是滞洪区,房子很小,以往的一点点粮食还都是放在院子里囤起来,今年不早些打主意,非吃大亏不可。这一点,我们已向县委说了。

(摘自刘西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载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二、案例点评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是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发生的一次全局性的错误。它的发生是偶然的,但偶然中也蕴含着必然。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清。1960年6月,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一文中明确指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了十年的经验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使得党中央和地方的许多领导人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突出表现在:第一,片面强调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否定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综合平衡,从根本上违反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规律。第二,片面强调工业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增长速度对于经济效益的客观依存关系,忽视甚至从根本上否定经济效益。第三,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违反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要求。第四,片面强调思想教育和劳动者的觉悟在发展生产方面的作用,忽视按劳分配的作用,违反了物质利益规律的要求。第五,片面强调和不适当地在工业生产建设中采取了群众运动的方式,使得反映社会化生产客观要求的企业管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上述五个方面总结起来,就是从根本上违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诚然,我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力争以比较高的速度发展工业,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发展我国生产力的根本因素。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主观能动作用并不是无限的,它要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只能在既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基础上发挥作用。超越客观条件的可能,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严重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这就决定了“大跃进”必然归于失败,导致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了关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违反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观点。

三、案例讨论

1.“大跃进”时期为什么会出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大跃进”所不能达到的。案例中有哪些方面违背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