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依据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依据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根据教学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依据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翻转课堂各个教学模块以及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翻转课堂问题,尝试提出了本书中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翻转课堂提倡的就是依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完成对于认知的掌握。

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依据

笔者根据教学策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翻转课堂的主要特征,依据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翻转课堂各个教学模块以及实践中暴露出来的翻转课堂问题,尝试提出了本书中的翻转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翻转课堂教学目标

翻转课堂模式的本质,就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进行个性化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进而达到深度学习。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总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深度化建构知识。

1.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有序性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情感态度所达到的高度,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导向和终点。因此学生学习的发生以及相对应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进行。

人类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性变化,这就给予翻转课堂目标设计以最根本的启示,即按照课前传递基础知识、课中发展提高性知识和课后应用拓展性知识的逻辑顺序。在翻转课堂中,课前教学目标注重结构性知识的获取与建构,适合自主学习难度较小的教学微视频以及基础性的练习。翻转课堂的课堂目标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实现学生学习水平的跨越和提升,这就要求知识的难度有所增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会提高。当然,课堂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教学配合与沟通,需要学生高效参与、教师及时反馈,才能完成课中目标,才能获得有意义建构知识的体验。翻转课堂课后目标是在课前基础性知识的获取与课中提高性知识内化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力求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侧重于实际生活中知识的利用,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潜力的飞跃。

2.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差异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整齐划一,学生围绕同一本教材、同一个任务,在同一节课上完成知识的传递,甚至是知识的内化,同学之间的“步伐”是一致的。这样的教学环境没有给予学生个性化发展很好的“土壤”。翻转课堂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资料,个别指导部分学生的学习进程,能够达到促进个性化发展的目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分为整体性目标和个别化目标。整体性目标是对大部分学生适用的,是居于正常水平的教学要求,一般班级里百分之七十的学习者都可以达到。个别化教学目标兼顾两类学生的需要,即跑得快的学生和跑得慢的学生。这两类学生处于教学的两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两类学生的学习需求是经常被忽略的,而在翻转课堂里,教师会为这两类学生定制更多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额外的学习资源和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等。具体在教学目标表述中如何体现差异性和层级性,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进行把控,在教学内容的数量上做增减,对学生学习的时间进行要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块与环节

起初翻转课堂模式只包含课前和课中。课前主要依托在线数字化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这一模块要实现的知识目标就是完成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接收。课中实施主要针对知识的内化展开,围绕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意义地关联和组合,为的是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在进行知识建构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翻转课堂模式引入中国,其本土化研究也在不断跟随实践的开展而衍生出新的成分,有关学者提出增加翻转课堂课后模块,认为这对于完善认知过程是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的。笔者借鉴翻转课堂模式的三模块划分方式和模块的主要功能,结合教学策略分类,提出课前教学准备策略、课中教学实施策略和课后补救及评价策略。(www.xing528.com)

笔者在查阅翻转课堂文献和观看视频的基础上,结合重庆市聚奎中学的“四环五步”模式,山东昌乐一中的“两段十环节”模式,美国林地高中的翻转课堂模式,对翻转课堂主要的教学环节进行了解及对比。笔者发现聚奎中学课前网络交互的结果对于教师把握教学的重点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会影响教师原有的教学准备;山东昌乐一中的教学评价是比较出彩的,金陵在参与翻转课堂的调研活动中就多次赞同昌乐一中的家长参与理念;美国林地高中的课后知识补救环节是现如今很多模式都没有的教学模块。

当然,笔者发现,纵观国内外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模块的设置其实都是共性多于异性,其教学模块围绕的知识建构思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在线学习环境对于学生来讲是较为新奇和新鲜的,将学习“转嫁”在网络上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但也容易出现学生不知道怎么学和怎么学得有效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教师除了要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外,如微视频、学习任务单、作业等学习辅助资源,还要为学生搭建网络上的交互渠道——讨论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提供一系列的学习指导,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课中教学要求教师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扫除必要的学习障碍,同时组织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既交换彼此的思想,进行思想的碰撞,又锻炼交际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因为课堂上的教学时间较为充裕,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及探究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现有水平出发,进行问题情境设计,设置问题和答案之间的到达路径,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课后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对学生知识的补救和评价,通过诊断性测验或上传学生作品或进行具体实践来了解学生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补救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显示效果和目标之间差距的手段之一。由于翻转课堂是较为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该模式的教学评价研究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本书尝试提出综合性的评价想法,希望能够丰富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

(三)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翻转课堂作为“舶来品”,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聚焦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还有的问题就更为具象,直接暴露出翻转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律性、教师设计翻转内容的不科学性和课堂上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等问题。笔者通过相关学者的研究统计,总结出翻转课堂实践中的以下五大症结。

第一,学生缺乏自主性。翻转课堂提倡的就是依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完成对于认知的掌握。然而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往往会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而出现自控力低下的难题,这就给翻转课堂在线教学的质量打上一个问号。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破解这个难题的核心所在。

第二,翻转课堂的重心失衡。在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时,一开始很多教师就被信息化技术“蒙蔽”了双眼,认为把教学视频做好了就相当于把课上好了,剩下的任务就应该由学生完成。其实不难发现,该论断是有失偏颇的。翻转课堂的重心应该是在课堂上,是知识进行深度内化的阶段。此外,翻转的难点就在于怎样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使得学生积极参与,怎样引导学生层层探究进而实现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第三,课前课中学习内容混淆。众所周知,学会知识的首要阶段就是要学会记忆,其次才是理解、运用及创新等。翻转课堂前期的任务就是完成知识的传递,目的就是实现学生记忆理解学习内容。课堂中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建立新的知识体系,通过一定难度的练习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运用。但是部分教师在设计前后教学内容时却没能把握好这一原则。

第四,课中活动表面化。有的教师接受了建构主义思想的熏陶,认为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可以达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认为课堂上大家畅所欲言、学习氛围浓厚就是学习高效的表现。其实不然,缺乏教师和同学监控的合作学习只是保留了合作的形式,其内在只是学习好的同学“一言堂”而学习差的同学被“隐形”,成了“搭便车”中的一员。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师没明白探究学习的真正路径,不懂得怎样操作才能达到探究的实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五,评价体系不完善。翻转课堂是较为新兴的教育界产物,目前对于翻转课堂评价的研究也是较少,也没能形成科学严谨的体系。过去教育中将纸笔测验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是不适应翻转课堂的。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应包含教师、学生和家长;包含多个评价功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包含多个评价维度——视频质量、作业质量、在线讨论活跃度以及课中小组合作的表现等。因此,完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可以帮助解决实践中学习效果衡量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