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事赔偿对刑事量刑政策的影响

民事赔偿对刑事量刑政策的影响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鉴于此,有的论者认为,恢复性司法和损害赔偿的惩罚功能是赔偿影响量刑的理论根据。虽然前述效应不能作为民事赔偿影响量刑的根据,但这并不代表除了人身危险性这一理论根据之外,民事赔偿影响量刑就再无别的根据。具体而言,就民事赔偿可影响量刑而言,其在我国的政策根据是促进被告人对其民事赔偿义务的履行。

民事赔偿对刑事量刑政策的影响

从我国有关司法解释出台的背景来看,民事赔偿可影响量刑的做法并不是直接来源于民事赔偿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这一理论根据,而是针对相关案件被告人民事赔偿自动履行率低、执行落空的情况,弥补相关制度在实践中运行时所留下的缺陷而得以规定的。[39]将民事赔偿可影响量刑在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能在客观上起到鼓励被告人积极赔偿,进而保护被害人的权益,使刑事诉讼中原本并不十分重要的被害人这一主体的地位得以强化,有助于社会关系的修复和矛盾的缓和,也暗合了恢复性司法的精神内涵。鉴于此,有的论者认为,恢复性司法和损害赔偿的惩罚功能是赔偿影响量刑的理论根据。[40]还有的论者把这一观点细化,认为从法社会学的角度考察,考虑被害人在刑事案件中的应有作用,以及对国外恢复性司法的借鉴是明确承认民事赔偿对刑事责任影响的理论基础。[41]持有类似观点的论者在我国有很多,但这实际上是将根据和意义混同所致。民事赔偿影响量刑的根据解决的是民事赔偿为什么能够影响量刑这一问题,而不是这一做法能带来的实际效果,对被告人和被害人单方和双方关系的积极影响是民事赔偿能够影响量刑之后的附带效应,而不是前置性的根据。如果认为前述积极影响是根据,也无法解释民事赔偿对定罪和量刑的影响不同这一问题,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民事赔偿影响定罪更有利于某些积极效应的发挥。虽然前述效应不能作为民事赔偿影响量刑的根据,但这并不代表除了人身危险性这一理论根据之外,民事赔偿影响量刑就再无别的根据。因为刑法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其本身也要服务于司法实践,而我国的刑事司法实践很多时候会受刑事政策的影响,某些政策与现行理论之间还会存在一定偏差,但刑事政策往往是司法实践中某些做法的现实根据,这些政策只要不超越刑法这道“藩篱”,不违反刑法的基本原则,还可以为刑法理论的完善提供源泉。就民事赔偿影响量刑这一问题而言,由于其已经具备理论基础,因此其现实根据不会违背相关的理论根据,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民事赔偿可影响量刑。

具体而言,就民事赔偿可影响量刑而言,其在我国的政策根据是促进被告人对其民事赔偿义务的履行。在司法实践中,遭受犯罪行为的侵害之后,被害方的生活常常因此而陷入困境,被害方与被告方的关系一般很难通过刑事诉讼的审结而得到改善。因此,在传统的刑事责任国家追诉模式下,即使警察检察官能够积极、负责、高效地履行刑事追诉职责,被害人的利益诉求也难以得到完全保障。因为,被害人的利益诉求是多方面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除了有“复仇”的愿望之外,还有获得精神抚慰以及解决因犯罪所导致的生活困难等其他诉求。[42]在犯罪发生之后,缓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是人的自然本能。从道德意义上讲,忏悔和宽恕,就像导致犯罪人犯罪的仇恨和欲望一样,都是人类的道德本能。[43]事实经验表明,刑事政策要想收到良好的预期效果,就必须使作用对象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而刑事政策合乎情理是使之产生积极情感反应的关键[44]而在赔偿与量刑之间建立联系之后,被告方为了获得量刑上的优待,就会比之前具有更大的积极性,被害方受损的利益也可以部分甚至完全得以恢复,被害方与被告方的矛盾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缓解。因此,鼓励被告方积极履行赔偿义务,可以实现在依法打击犯罪的同时更有力地保护被害方的利益,从而更好地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45](www.xing528.com)

决定民事赔偿影响量刑的规范性根据、理论根据和政策根据三者并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尤其是在这一问题已经争议不大的情况下,很难完全对三者进行界分,三者均可以作为独立的根据而存在,即只要满足其一便可为民事赔偿影响量刑提供根据。即便如此,仍有必要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根据这一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进规范的科学化、政策的合理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