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智利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智利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之前,我们先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并为后面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理论的对比奠定基础。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具有相对东道国(地区)企业的垄断优势,及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能力。而企业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边界,而当这种边界超越国家界限的时候,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

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智利与中国的比较研究

在进入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之前,我们先对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并为后面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理论的对比奠定基础。从经济学研究发展的角度来看,国际商务(International Business,以下简称“IB”)领域的研究真正被纳入学术研究范畴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并且主要是基于来自美国和英国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究。

Hymer(1960)的垄断优势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具有相对东道国(地区)企业的垄断优势,及其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能力。

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把产品周期划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以及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产品的生产和技术的转移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最后在成熟阶段转向具有劳动力成本和市场区位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因此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到境外直接投资是伴随产品生命周期运动的必然结果。(www.xing528.com)

Buckley和Casson(1976)在Coase(1937)产权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内部化理论,解释了跨国企业产生的原因,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是跨国企业直接投资的原因,通过跨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活动可以消除市场不完全性带来的交易成本。而企业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选择边界,而当这种边界超越国家界限的时候,就产生了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

Dunning(1977)在综合垄断优势理论、Weber等人(1909)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及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集大成的跨国企业理论——国际生产折中理论,指出企业进行国际投资时应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充分揭示了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能力和动机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