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Dunning和Narula和Dunning特别对当前全球化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投资路径的变化进行了改进。总体来看,虽然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及其后续发展将一国的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关联了起来,但是该理论对于一国为什么能够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以及是否必然能够实现从净吸引外资到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转变,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机制解释。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路径比较研究

如果说,前述理论主要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发达国家的不同进行了阐述的话,那么Dunning的投资发展路径(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以下简称“IDP”)理论则是对什么样的国家可以参与到对外直接投资中,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性质与该国经济发展程度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解释。

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是该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表现(Porter,1990)。因此,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如何才能实现由当前的经济落后向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发展,相信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希望寻求的。针对这一问题,Dunning最早于1981年提出IDP理论进行解释。该理论描述了随着一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后被国民收入指标GNI代替)由低到高的不同发展阶段,该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流向和地位的变化过程。

在1981年的文章中,Dunning选取了八组共67个国家及地区,对其1967—1975年间国际直接投资的流入量和流出量,与1971年的人均GNP水平进行对比研究。Dunning发现,随着一国人均GNP的提高,该国的净对外直接投资(NOI,Net outuard Investmant等于对外直接投资额减去吸引外资)将经历由负转正的过程,即该国将由FDI的净流入国(对外直接投资低于吸引外资)向FDI的净对外投资国(对外直接投资高于吸引外资)转变。处于第一阶段的是人均GNP在400美元以下的国家及地区,由于缺乏有吸引力的区位优势,也不具备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权优势,这一阶段的国家及地区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数量都非常少,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处于第二阶段的是人均GNP在400美元至1500美元的国家及地区,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内需求扩大,该区位优势增强,FDI流入增加。对外直接投资虽然也开始起步,但主要集中在邻近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且增速要远低于吸引外资的速度,因此净对外直接投资为负,且绝对值逐渐变大。处于第三阶段的是人均GNP在2000美元至4750美元的国家及地区,随着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企业会增加对发展程度更低国家的市场和效率寻求型的投资;另一方面还能够进入发展程度更高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和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以获取市场和战略性资产。因此,这一阶段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速会超过FDI流入,净对外直接投资虽仍然为负,但绝对值下降。处于第四阶段的是人均GNP在2600美元至5600美元的国家及地区(第三和第四阶段会有重叠,是因为Dunning认为到了第三、第四阶段,人均GNP的解释力度有限),其对外投资进一步增长,主要是为了延续竞争优势或者将正在失去优势的行业大量转移到其他国家,因此净对外直接投资由负转正。到了第五阶段,人均净对外直接投资将围绕零点上下波动,这种情况正是20世纪末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阶段。(www.xing528.com)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Dunning(2008)和Narula和Dunning(2010)特别对当前全球化环境下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投资路径的变化进行了改进。Dunning认为,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投资受到全球化环境下国内竞争越发激烈的影响,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相比之前观察到的发达国家要更早、更快,会在人均GNI较低的情况下较早实现从吸引外资到对外投资的转变。

总体来看,虽然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及其后续发展将一国的吸引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关联了起来,但是该理论对于一国为什么能够遵循这样的发展路径,以及是否必然能够实现从净吸引外资到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转变,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机制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