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直接投资研究评述

国际直接投资研究评述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我们认为现有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还存在下述不足。现在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以及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跨国公司的研究,虽有提及宏观环境变化对企业OFDI行为的影响与传统MNEs不一样,但是还没有人真正从行业层面去开展研究。

国际直接投资研究评述

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已经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个阶段的投资动机、投资能力及其可能对母国(地区)产生的影响阐述得非常详尽。而投资发展路径理论和渐进式国际投资理论也给出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如何从无到有发展出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可能路径。但我们认为现有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还存在下述不足。

第一,虽然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的能力和优势所在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区别是当前针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IB理论的主要成果,但对于这些能力的来源、形成机制及其动态积累发展过程的探讨还不足。尤其缺少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初级阶段跨国公司的研究,即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初始国际化的能力研究。

当前主流的IB理论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基于对当时已经具有相当国际化经历的成熟的西方跨国公司——美国和欧洲的跨国公司研究形成的。这些主流IB理论主要研究了发达国家成熟的跨国公司的战略、能力和动机问题,而对于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的跨国公司的能力及其如何构建这种国际化能力的研究是非常少的(Ramamurti,2009a)。尽管有一些关于北欧企业的国际化研究(Johanson,1977)补充了部分重要观点(却无法解释近期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问题),但总的来说,关于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国际化的研究仍然有限(Ramamurti,2009b)。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才大量出现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跨国企业,它们正处于跨国公司发展初级阶段这一“理论真空期”。尽管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出现了针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的理论(Wells,1977;Lecraw,1977;Wells,1983;Lall,1983),但这些理论研究针对早期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投资,基本沿袭了主流IB理论的思想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的能力和动机进行了探讨;而针对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也有新的理论指出其不同于早期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战略和动机(Luo和Tung,2007;Luo和Wang,2012;Mathew,2006),但无论是基于发达国家MNEs的主流IB理论还是后期发展起来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跨国公司理论,它们对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MNEs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及地区MNEs的竞争优势来自哪里,以及为什么这些竞争优势能够让发展中国家及地区MNEs在发达国家市场上与传统MNEs抗衡甚至获胜,是现有IB理论无法解释和研究不足的地方,需要通过专门针对EMNEs的研究进行解释(Ramamurti,2009a)。因此,我们认为,针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问题的研究重点,应在于初始阶段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的来源及其形成机制,以及后期各个阶段OFDI能力的动态发展过程的研究。

第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开展国际投资各阶段所处的“宏观国际背景、母国(地区)背景以及所在产业的背景(包括全球产业背景和本国产业背景)”,都较少作为影响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能力及其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被加入研究中。(www.xing528.com)

例如,作为IB理论领域基石的OLI理论和IDP理论在经过自身修正后,被认为可以部分解释发展中国家及地区MNEs对外投资的战略和能力问题,但这些理论是静态、抽象、高度概括的,并且没有将企业所在的背景环境考虑进去(context-free),因此无法独立解释处于国际化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MNEs是如何出现并加入国际化活动的(Ramamurti,2009b)。事实上,导致前述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与发达国家在对外投资表现特征上的不同(Cuervo-Cazurra和Genc,2008),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发展背景的不同。“二战”后兴起的发达国家MNEs,甚至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来自“亚洲四小龙”国家及地区的MNEs,其面临的国际环境、竞争环境、国际产业的发展阶段和进入机会都与当前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MNEs所面临的环境非常不同。进一步来说,目前的研究少有从国际经济环境、国家发展环境、行业发展环境的角度去看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能力的积累过程以及企业成为MNEs的能力积累过程这些问题。现在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以及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跨国公司的研究,虽有提及宏观环境变化对企业OFDI行为的影响与传统MNEs不一样,但是还没有人真正从行业层面去开展研究。

第三,当前针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的研究较为碎片化。虽然当前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OFDI能力、动机、战略、路径等方面有单向性深入研究,在国际环境对投资战略的影响等方面也或多或少有所涉猎,但欠缺综合性的考虑。因而,无法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如何从无到有发展出OFDI的能力及其后续动态积累过程有较为综合的认识。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内外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框架,为分析一国产业动态发展提供了思路(陈涛涛等,2015b)。

总的来看,现存研究中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投资能力的来源,尤其是初级阶段能力来源、形成机制以及OFDI能力的动态积累过程的研究尚不清晰;并且少有学者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跨国公司产生的国际背景、国家背景和产业背景综合考虑到研究中。虽然近些年学术界也开始注意到这种宏观国际环境背景的不同和对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跨国公司国际化的影响(Dunning,2008;Cuervo-Cazurra和Genc,2008;Williamson和Zeng,2009),以及国家背景(Cuervo-Cazurra,2012)和产业环境(Ramamurti,2009b;Ramamurti,2012)的重要性,但针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的动机、能力及其形成机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宏观和产业背景的研究都较为单一化和碎片化(Ramamurti,2009b)。将这些不同的要素综合起来考虑,会对我们研究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外投资初始能力形成和能力积累机制的研究更加深入。而尤其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不同的要素综合起来考虑,找到国家、产业和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发展路径和机会是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及其跨国公司最关注,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应当进一步深入的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