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金融支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及其理论机制

数字金融支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及其理论机制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上即为数字金融支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接下来分别分析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市场利率传导、资产价格传导、借贷传导、汇率传导的理论机制。货币市场的利率、资产价格、借贷机制都在封闭的国内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但在开放的经济条件制度下,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和一国市场内外均衡的主要指标,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一国货币供给增加通过货币市场汇率传导机制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数字金融支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及其理论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改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和流通方式,从而影响到了货币的供给和需求,进而对货币市场产生影响,数字金融极大地促进了第三方支付的交易量,并且随着交易量规模的增大,在数字金融机构中产生了大量的货币滞留资金。2015年6月,以支付宝的交易数据为例,该平台注册用户突破4亿人,每天的交易超过5000万笔,交易额30多亿元,如果一个结算周期为7天,那么支付宝的沉淀资金高达210亿元。2015年底,我国拥有数字支付功能的机构有300家左右,因此滞留沉淀资金总体规模非常庞大。数字金融支付可以分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第三方移动支付和线下收单交易,2015年,数字支付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

数字金融交易对货币供需影响的理论依据体现在替代效应和乘数效应方面:①替代效应。数字支付在交易过程中替代了传统货币的存取功能,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数字支付对现金的替代性越来越明显,降低了对货币的需求,自从 2006年以后,数字支付程度越来越高,流通货币占比却逐年下降,②乘数效应。商业银行通过数字第三方支付进行融资,可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提取,增加货币供给,还有MO、Ml的流通速度,使M2比重相对上升,进而货币乘数效应增大。以上即为数字金融支付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作用。Mishkin(1995)认为,货币市场传导机制理论主要分为利率传导、资产价格传导、信贷传导、汇率传导等,从资产和负债的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资产观(利率、资产价格、汇率)和信用观(借贷)。接下来分别分析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市场利率传导、资产价格传导、借贷传导、汇率传导的理论机制。

数字金融交易对利率的传导机制表现在数字金融交易增强了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即数字金融交易产生的货币供给变动引起利率发生变动,而存贷款利率对企业融资和经济发展又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我国在2005年以前,利率的上下浮动区间是具有严格规定的,在这之后利率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金融改变了我国金融市场严重依赖商业银行的融资途径这一情况,数字金融交易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影响更为直接,而且通过利率渠道改变整个社会的投融资机制表现尤为明显,尤其是利率降低,会对企业投资产生显著影响,使得企业投资增加。所以数字金融的发展,使企业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加放大了融资和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货币市场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对于资产的定义较为广泛,其中股票和房地产与其他行业的关联度很高,对金融体系宏观经济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在资本市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越来越多的个体在股票市场上进行投融资行为,因此股票是与企业和个人息息相关的资本市场,随着股票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在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战略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因此下面主要分析货币市场股票的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数字金融交易对货币供给大小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变动和实体经济的投资与消费效应,具体表现为:首先,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有助于托宾Q值效应发挥,由于我国企业的融资成本一直以来就很高,数字金融交易促使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更便利,使得小微企业股票价格高涨,从而托宾Q值大于1,那么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进行投资.其次,与银行存款相比,股票证券类资产价值对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供需变化反应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受货币供需变动的影响,数字金融交易增加了居民资产组合的流动性,尤其是交易成本的降低,引起股票证券类资产价值和居民财富的增加。最后,数字金融交易促使货币供需变动从而引起资产价格发生变化时,持有多元化金融资产的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也会产生变动,企业的资产和外部融资能力都会受到显著的影响,也就是说,数字金融交易增强了货币市场资产价格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效应。(www.xing528.com)

在数字金融交易出现以后,货币市场借贷传导作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也就是说数字金融交易会影响到货币市场借贷传导的有效性。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商业银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贷渠道,货币市场通过借贷机制发挥政策作用,但是近年来,数字金融市场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企业以往从银行借贷融资的通道,而数字金融交易越来越便利,使得小微企业摆脱了依靠银行借贷的主体融资方式,对货币市场借贷传导效果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供需和利率变动会对银行的可贷资金和企业财务产生重要影响,实质上,银行的可借贷资金具有周期性,是由银行借贷的意愿和能力、企业借款需求的意愿和能力、风险资本金比例等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贷款需求对企业有好处,外币借款又可以满足银行的需求,所以银行的资金可借贷传导受货币供需和利率的影响就很大,况且在当今数字金融交易的广泛背景下,资金的筹借会变得更加容易,尤其是利率的逐步放开,利率弹性的提升导致增加了信贷供给量,表现为银行借贷机制在货币市场发挥更为突出的传导作用。从企业层面来看,当企业单纯依靠银行而没有其他渠道获得贷款,直接带来的效果就是投资减少,所以数字金融交易的发展,尤其是P2P、互联网理财的迅速崛起,使得企业的融资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这都会对银行信贷渠道产生一定的传导作用。

货币市场的利率、资产价格、借贷机制都在封闭的国内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但在开放的经济条件制度下,汇率作为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和一国市场内外均衡的主要指标,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一国货币供给增加通过货币市场汇率传导机制发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首先,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汇率传导理论,金融市场扩张性的货币供给导致通胀率上升,继而本国物价抬升,使得本币贬值,汇率下调,出口增加,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国民收入的上升。其次,基于利率平价的汇率传导理论表明,金融市场扩张性的货币供给,导致利率下降,在他国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本国资金外流,货币贬值,本国的现汇汇率就会下降,本国物品在国外市场会变得相对便宜,从而净出口增加,国民收入提升。总之,从表面上来看,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供给流动性提升导致货币市场汇率机制发挥传导的作用非常清晰,但是汇率传导往往与一国货币是否可以自由兑换有关,虽然我国的汇率制度自 1994年以来实行了大幅的体制改革,但是,目前依然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资本项目并不能够对外自由兑换,因此货币市场的汇率传导机制在我国并不畅通,故本书并不详细研究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供给流动性提升对货币市场汇率机制发挥传导作用效果的实证分析。当然,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供需变动在货币市场无论是通过利率传导、资产价格传导、信贷传导还是汇率传导,都离不开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汇率市场、金融当局、银行以及企业个体等金融市场载体,各个传导渠道能否发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正常运转的作用,取决于每个传导环节的实际运行载体是否运行通畅。

由于我国的汇率政策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因此数字金融交易在货币市场引起的汇率传导作用,下文不做详细分析,接下来重点分析数字金融交易引起的货币流动性变化通过货币市场利率传导、资产价格传导、信贷传导发挥作用的实证过程。为了进一步验证数字金融交易对利率、资产价格、借贷传导的影响作用,接下来通过格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有关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和非线性时间序列LSTVAR模型计量方法进行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