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人图书馆:开创阅读推广新篇章

真人图书馆:开创阅读推广新篇章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这样,真人图书馆以北欧最大的夏季音乐节为背景,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了。这次真人图书馆活动持续了4天,每天8小时,推出了75本“真人图书”供音乐会参与者现场预约“借阅”。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强烈震撼了参与活动的“真人图书”、活动的组织者和图书馆员。真人图书馆的“借阅”活动,主张并力行平等、包容、沟通等理念,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真人图书,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真人图书馆:开创阅读推广新篇章

“真人图书馆”(Human Library)一词在丹麦语里称为“Menneskebiblioteket”,最早于2000年春在哥本哈根创立,是由罗尼·阿布格尔(Ronni Abergel)、丹尼(Danny,Ronni Abergel的哥哥)、阿斯玛·牟娜(Asma Mouna,Ronni Abergel的同事)、克里斯托弗·埃里希(Christoffer Erichse)为罗斯基勒音乐节(Roskilde Festival)共同创立的项目。这四位年轻人,结识于一个富有理想主义的名为“停止暴力”(Stop The Violence)的社会团体。1993年,他们的一个共同朋友在夜生活时被刺伤,虽然伤者幸运地活了下来,但正是这场残忍的攻击让他们想要努力提高社会对暴力问题的关注度,试图以教育同龄人为起点来影响丹麦的年轻人共同对抗暴力。“停止暴力”组织在同年成立,并迅速发展,短短几年的时间全丹麦就集结了3万名成员。

2000年,罗斯基勒音乐节导演莱夫·斯科夫(Leif Skov)先生鼓励这几个年轻人在音乐节上开展一些活动,活动内容为关注反暴力,促进沟通对话,同时帮助音乐节参与者建立健康的相处关系。就这样,真人图书馆以北欧最大的夏季音乐节为背景,在丹麦哥本哈根成立了。这次真人图书馆活动持续了4天,每天8小时,推出了75本“真人图书”供音乐会参与者现场预约“借阅”。活动组织者进行了广泛而认真的选择,最终确定的“真人图书”涵盖了各种行业与领域,为阅读者提供了挑战各种刻板印象的机会。实际上,约有1000名读者参与了“真人图书”的阅读活动,这些“真人图书”也确实起到甚至超出了预想的作用与效果。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强烈震撼了参与活动的“真人图书”、活动的组织者和图书馆员

真人图书馆提倡“不要用封面判断一本书”(即不要以貌取人)[1],宗旨是为反对暴力、鼓励对话、消除偏见创立一个积极的架构。真人图书馆的“借阅”活动,主张并力行平等、包容、沟通等理念,符合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一经诞生,便受到欧洲、澳洲、美洲、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罗马尼亚、冰岛、芬兰、挪威、意大利、荷兰、斯洛文尼亚、比利时、葡萄牙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都相继举办了活动,真人图书馆迅速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人际交流方式。(www.xing528.com)

我国的“真人图书馆”活动起步较晚,2008年,美籍华裔图书馆学专家曾蕾教授把真人图书馆服务理念带到中国上海[2],在“2008年上海图书馆前沿问题研讨班”上,真人图书馆开启了中国的实践之旅。随着真人图书馆理念的不断推广,我国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社会组织、企业、个体经营者等都跃跃欲试,纷纷开始尝试真人图书馆活动[3]。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薪火相传——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真人图书阅读活动,当为“真人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领域的首次实践[4];2012年4月,重庆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开创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参与该活动的先例[5];2013年4月,黑龙江省图书馆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将真人图书服务模式由不定期的主题活动创新为固化的常规服务形式。近年来,真人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书吧、咖啡厅为平台,遍及北京、广州、济南、长春、上海、长沙、重庆、哈尔滨等10余个城市,组织主体日趋多元,组织形式由借阅式阅读服务逐渐向推广式阅读服务发展。令人欣喜的是,真人图书从最初的“成功人士”发展成为以“普通人”为主体,同时明显向“推动对话、减少偏见、促进理解”的主旨回归[6]

真人图书,作为一种新的载体,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真人图书馆,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和空间体验,正越来越多地被各类图书馆所仿效。“真人图书馆”活动彰显了图书馆的第三空间功能,既是“空间理论”在图书馆领域的实践,也与《公共图书馆宣言》所倡导的公益、平等、包容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高度吻合;既促进了不同人、不同群体间的真诚了解、平等沟通,也改善了图书馆的社会公共关系,使人们对图书馆刻板的社会形象得以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