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学习文本巧构思?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娟作品构思方法

如何学习文本巧构思?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娟作品构思方法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构思精,行文才妙;构思巧,行文才亮。以上这个课例,刘晓红老师准确地把握住李娟作品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构思。作者所选择的题材都是身边的平常事、普通事,一只叫丑丑的狗、裁缝店里的顾客们、一个普通人,但是刘晓红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作品中的不普通:第一,作者运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比如用了叠词和反复的修辞方法;第二,作者用小说化的结构来写散文,做到情节一波三折。如何学习文本巧构思呢?

如何学习文本巧构思?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李娟作品构思方法

构思精,行文才妙;构思巧,行文才亮。一篇文章想要出彩,就要在构思上花心思,动脑筋。构思个性化的语言,或别出心裁的叙述角度,或一波三折的情节设计。

例如泰戈尔的《金色花》,无疑是大胆新奇的想象之作。通常人们写到孩子的童真和顽皮时,大概只能想到写他怎样的可爱,如何的淘气,怎样在妈妈面前撒娇作痴,或故作违拗之语,以引起妈妈更多的注意。而泰戈尔的想象却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他选取了“金色花”这一喻象来处理这一普通题材。伟大的作家大多具备一种才能,善于从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挖掘出与众不同的奇妙之处。诗人借用“金色花”这一拟物,把童稚之心表现得如幻如真。

其实对同一件事,观察者的身份、角度、立场、观念不同,得到的印象和结论也会不同。但初中生由于受生活阅历和思想认识的限制,很难挖掘出新意。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转换视角——诗歌鉴赏”课例。

活动一:朗读纪伯伦的《花之歌》《雨之歌》和郑愁予的《雨说》,说说诗歌中塑造的形象

活动二:说说三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点

三首诗歌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或情感。《花之歌》中,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敏锐的思考来书写人生,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雨之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雨说》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这个组文阅读课例重在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视角变换。不同于常见的第三人称的写法,诗人通过变换视角,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再来看一个课例,宁波市宁海县城关中学刘晓红老师的“质朴显温馨——李娟散文主题悦读”。

1.反复和叠词中见温馨

鲁迅笔下的猫也做过和丑丑相同的事。两者给你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

回答:鲁迅笔下的猫感觉很残忍,令人厌恶。但写丑丑时“反复舔啊舔啊”(《闯祸精》)等语句,令人感觉很可爱。

反复,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有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的作用。叠词具有形象性、确切性、音乐性。

作者的描写是朴素直白的,无特别华丽的辞藻,无特别深奥的语句,但她运用叠词和反复,令我们感受到了她对待丑丑等动物的温情。

2.一波三折

请大家快速浏览文章《一个普通人》,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普通人。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叙事结构来塑造这个人物的呢?

回答:生活艰辛、信守诺言的普通人。用等待中的主观臆测制造波澜,使情节一波三折,更好地表现出了那个普通人信守诺言的特点。(www.xing528.com)

3.小结

李娟的散文有着有头有尾的故事,她善于运用最质朴的小说结构,让情节一波三折,尺水兴波澜,让读者被一个人、一份情、一个道理而深深感动。

以上这个课例,刘晓红老师准确地把握住李娟作品的特点,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构思。作者所选择的题材都是身边的平常事、普通事,一只叫丑丑的狗、裁缝店里的顾客们、一个普通人,但是刘晓红老师引导学生找出了作品中的不普通:第一,作者运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比如用了叠词和反复的修辞方法;第二,作者用小说化的结构来写散文,做到情节一波三折。普通事,不普通地写,这就是作者的巧构思。

如何学习文本巧构思呢?

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三个方面:一是个性化,就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创作具体生动的人物性格的手法,通俗地说就是作者独特的表现形式,可以是语言,可以是题材;二是视角的变化,从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掘出新意,可以转变为动植物的视角,亦可变换不同的人称;三是行文曲折,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笔锋突转,蓄势突转,先抑后扬,巧设悬念,顺序相错……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文章曲折有致,波澜起伏。

【注释】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0.

[2]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1.

[3]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6.

[4]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6-87.

[5]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7.

[6]尹浪,王雁玲,陈际航.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而教——群文阅读教什么初探[J].教师教育论坛,2016(12):57-60.(有删改)

[7]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09.

[8]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78.

[9]刘远.名师同步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上册[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