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下的蜕变:谢飞自选集

全球化下的蜕变:谢飞自选集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每年最卖座的电影,已经不是美国的大片,而是中国大片,包括《功夫》和张艺谋的一些影片等。经过了体制的改革、商业化的改革,中国电影面临的困境已经有了一些缓解。2003年刚刚是一个开始,半市场化的体制留下了待改革的问题。总之,第三个阶段是中国电影艰难蜕变的时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要在中国建立完全市场经济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全球化下的蜕变:谢飞自选集

进入21世纪,影院人次和票房在逐步回升。管理部门开始在政策上对电影业的改革做了一些实质性的努力。

2001年中国加入WTO,要按照WTO商业规则工作,2002年中国电影管理部门修改了条例,允许私人资本、民营资本进入电影的制作和发行领域,改变了过去计划经济国营垄断一切的局面,到了2003年又和香港签订了协议,中国内地市场向香港电影业开放,2004年民营公司的投资在电影投资总额中已经占到80%,到了2006年,中国建立了36条电影发行院线,电影院从800多家增加到1300多家,电影银幕达到3034块,城镇电影院业发展得非常快,每年增长400多块银幕,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天有1.4块银幕诞生。

由于在政策上实施了一系列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措施,中国电影业在2003年之后逐步有了回暖的迹象,2003年至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国产片收入超过进口美国大片的收入。至今,中国电影业终于由计划经济体制进入了半市场经济体制,但必须强调这个还不是完全市场经济体制,还需要不断完善。

另外一个努力是开始制作一些中国式的好莱坞式商业大片,出现了跨地区——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联合制作,跨国家——中国和韩国日本以及和欧洲和美国一起制作,李安的电影、张艺谋的《英雄》和陈凯歌的《无极》,都采用了新的高科技的制作手段。

21世纪以来,中国每年最卖座的电影,已经不是美国的大片,而是中国大片,包括《功夫》和张艺谋的一些影片等。经过了体制的改革、商业化的改革,中国电影面临的困境已经有了一些缓解。(www.xing528.com)

我想谈一下冯小刚的电影,他从90年代末就开始拍贺岁电影,连续四年获得了很好的票房,后来也做了一些大制作,2007年内地最卖座的是《集结号》,成本约1亿元,是非常大的制作,采用了很多现代科技、数字技术,整个动作和战争场面的特殊效果,请的是韩国的团队。

2003年刚刚是一个开始,半市场化的体制留下了待改革的问题。主流商业市场、艺术市场和儿童市场的多元的建立,也是争论不休。盗版DVD还有网络盗版放映,这些都需要从法制上加以规范。

总之,第三个阶段是中国电影艰难蜕变的时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要在中国建立完全市场经济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