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营养学: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不足与肺癌相关

现代营养学: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不足与肺癌相关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不足,血清中含量低与某些肿瘤如肺癌等的发病率较高有关。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维护血管的完整性,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升高,而且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血浆维生素B6浓度呈负相关。此外,动物缺乏维生素B6时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受损。

现代营养学: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不足与肺癌相关

足量的维生素对增强机体抵抗力,改善机体代谢和防止衰老具有一定意义。人体衰老的一些表现常与某些维生素缺乏症状相似,如上皮组织干燥、增生、过度角化,肌肉萎缩,消化功能减退,神经功能紊乱等。老年人由于饮食量减少,某些维生素的摄入量也减少,容易造成维生素不足的状态,如维生素D、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1.维生素A 维生素A对老年人的视力和上皮组织的抵抗力有重要作用。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摄入量不足,血清中含量低与某些肿瘤肺癌等的发病率较高有关。类胡萝卜素对老年人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中国营养学会2002年制定的50岁以上老年人维生素A的每日适宜摄入量(AI)为:男800μgRE,女700 μg RE。

2.维生素D 维生素D需经肝脏肾脏代谢活化成为1,25(OH)2-D3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而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致使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减少。此外,老年人由于户外活动减少,对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速率和形成具有活性功能的维生素D的速率,以及靶组织的反应都下降,加上衣服穿着较多,皮肤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减少,因此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较多见,可增加骨质疏松、髋骨骨折的发生率。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50岁以上人群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RNI)为每日10 μg(400 IU),是中、青年人的两倍。

3.维生素E 维生素E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剂,不仅能防止食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变质,而且能在体内保护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免受氧化损伤,稳定细胞膜结构,防止过氧化物的生成。大剂量时还可抑制血液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形成。老年人摄入充足的维生素E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减少衰老组织中特有的脂褐质,改善皮肤的弹性,推迟性腺的萎缩,从而延缓衰老。中国营养学会2002年制定的50岁以上老年人维生素E的适宜摄入量(AI)为14 mg/d。

4.维生素K 骨钙素(BGP或osteocalcin)是钙化组织中最具特征的维生素K依赖蛋白质,由成骨细胞合成,与骨矿化有密切关系,占骨蛋白总量的2%,非胶原蛋白的10%~20%。华法林(Warfarin)可抑制它的合成,而1,25(OH)2-D3促进它的合成。估计约20%的BGP不与骨结合,而游离于血浆中。因为它是唯一由成骨细胞合成的,因此可以作为骨形成的标志物。Hodges等观察到脊柱和股骨颈骨质疏松的骨折患者血浆中叶绿醌和甲萘醌类水平均降低。他们还发现髋部骨折的老年妇女血浆和骨骼的叶绿醌和甲萘醌类水平均有下降。Knapen等给予绝经期后妇女维生素K1,14天后测定BGP,结果BGP水平增加,钙和尿羟脯氨酸排出减少。

从一项中老年妇女维生素K不同摄入水平与骨折发生率关系的调查分析中推测,为保证骨骼系统的健康,维生素K的每日AI应在2 μg/kg左右(Weber,1997;Feskanich,1999)。男性比女性需要更多的维生素K。

5.维生素C 维生素C是水溶性抗氧化剂,亦能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生物膜结构。维生素C还能在体内外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对预防消化道肿瘤有积极作用。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维护血管的完整性,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维生素C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50岁以上人群维生素C的RNI为100 mg/d。(www.xing528.com)

6.B族维生素 主要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维生素B1还可促进食欲及维护周围神经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2与蛋白质代谢密切相关,高蛋白饮食时需增加维生素B2的摄入量。

叶酸和维生素B12不仅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有利于预防老年性贫血,且与维生素B6一起参与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造成体内含量过高时,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害,并激活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在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发现,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几乎和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血压的发病率一样高。目前,认为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血管、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据估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只要增加5 μmol/L,脑血管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可增加50%~80%。Selhub等人认为约有6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至少可部分归因于摄入B族维生素水平的不足。因为同型半胱氨酸再次甲基化形成蛋氨酸需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参与,而通过转硫作用生成半胱氨酸需要维生素B6的参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常在叶酸摄入量较低的遗传缺陷型个体中被发现,却很少在叶酸摄入量较高的遗传缺陷型个体中被发现。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升高,而且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血浆维生素B6浓度呈负相关。约有10%患者的血浆磷酸吡哆醛(PLP)值低于20 nmol/L,而在对照组中只有2%(P<0.01)。

B族维生素的干预可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中等水平的维生素补充剂(0.6mg叶酸、0.4 mg氰钴胺素、10mg吡哆醇)可降低部分轻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最近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观察了维生素B6和叶酸盐摄入量对心肌梗死(MI)和致死性冠心病(CHD)发生率的影响,发现最高维生素B6和叶酸盐摄入量组与最低摄入量组相比MI和CHD降低约50%。这些数据提示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6和叶酸可降低CHD发生率。然而,在这些个体中也可能存在其他生活方式的差别。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血管疾病相关联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正在研究的同型半胱氨酸的负面作用有:损害内皮细胞、氧化损伤、通过改变凝集和纤溶系统促进血栓形成、使血管收缩功能失调、激活血管平滑肌增生等。

此外,动物缺乏维生素B6时细胞介导免疫反应受损。维生素B6缺乏还可影响DNA的合成,给老年人补充充足的维生素B6有利于淋巴细胞的增殖。

老年人应多摄入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必要时也可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制剂。中国老年人维生素D和维生素B6的参考摄入量(DRI)分别是青年人的2倍和1.25倍,其他维生素的DRI与青年人相同。有10%~30%的老年人对食物维生素B12吸收不良,50岁以上人群应注意补充强化维生素B12的食品或含维生素B12的营养素补充剂以满足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