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营养学:营养防治的重要性

现代营养学:营养防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下列几方面可看出营养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营养门诊的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很多疾病得到控制和防治,如胃癌癌前病变的逆转、心肌炎心律失常的纠正以及哮喘的控制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现代营养学:营养防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提高和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主要的对象,而慢性病的防治,关键在于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的指导,因此,营养防治工作显得特别重要。从下列几方面可看出营养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16.1.1.1 传统医学中的名医重视饮食营养治疗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食治》中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充分说明了食疗在治疗疾病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又指出“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遗疾者可谓良工”。这说明只有善于用饮食营养平衡来调理病情,治疗疾病,保护健康者,才称得上是一个高明的医生。我国最早的一本医书《黄帝内经》中《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蔬,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伤其正也。”意即凡毒性大的药治病,病去十分之六,不可再服,用一般毒性的药,病去十分之七不可再服,用轻微毒性的药,病去十分之八,不可再服,无毒之药,病去十分之九,也不必再服,以后用谷肉果菜,饮食营养调理,就可使病都去掉,切不要用药太过,而损伤了正气。这说明了在药物治疗中食养、食疗仍十分重要。

16.1.1.2 营养与慢性病的关系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病的上升,与生活方式和膳食的不合理、营养的不平衡密切有关。目前我国疾病的死因,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根据全国的调查,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的材料,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而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糖尿病患病率为2.6%,大城市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血脂异常率为18.6%。这些都与膳食中的能量和脂肪摄入的过多、碳水化合物的减少、食盐的超量、蔬菜的不足,以及体力活动的缺乏和相关的慢性病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www.xing528.com)

16.1.1.3 营养与亚健康

从健康的定义来看,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定为“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亚健康状态”是近几年来医学界提出的一种新的社会医学概念,它指的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人体存在着的一种临床状态,是健康向疾病转化的一种过渡状态,只有功能性的变化,尚未见有器质性的变化,亦有人称谓第三状态。根据国内外的调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要占到总人群数的70%以上,如能在亚健康状态时给予营养防治和改善生活方式,就能使亚健康转化成健康,发展成疾病的人数就会减少,居民的健康水平就会提高。故中医中指出“上工治未病之病”,一个好的医生应会治“未病之病”,即能会预防疾病,恢复病人健康。

16.1.1.4 从自我保健看营养防治的需要

慢性病的防治关键在于自我保健,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营养教育。教育交流的模式有专题报告、门诊个别咨询指导、读书指导、电视电影等,来提高人们对营养与疾病关系的认识,理解改善营养状况的必要性,自觉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而达到改善营养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如糖尿病病人通过粗杂粮的搭配容易控制血糖的上升;空腹血糖受损的人,或糖耐量减低的人,可通过饮食治疗,防止其发展成糖尿病。胃癌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的病人,经过叶酸、硒的补充和中药的辨证治疗,可阻断癌前病变进展,使之消失,防止发展成癌。因此,在营养门诊的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很多疾病得到控制和防治,如胃癌癌前病变的逆转、心肌炎心律失常的纠正以及哮喘的控制都得到较好的效果。营养咨询门诊可通过不同类别的疾病进行个体化的咨询和营养指导,对确切实行自我保健是个重要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