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博物馆功能的新取向:理论与实践

现代博物馆功能的新取向: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一个地域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都是一部丰富的百科全书,发掘本地域具体形象的直观的爱国主义、乡土知识教材,通过展览进行充分展示,会给观众带来亲和力,能吸引观众的关注,也最能体现每个博物馆的地方特色。

现代博物馆功能的新取向:理论与实践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反映出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的诉求。博物馆旅游正迎合了高品位的文化旅游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博物馆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就要求博物馆充分认识自身的旅游特质,加强与旅游业的合作,通过克服行业隔阂、建立协调机制及合理分配旅游收益等途径,实现两者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同时加强博物馆旅游开发,针对旅游者需求,拓展博物馆职能。

1.博物馆是传播区域文化和发展特色的窗口

博物馆是一个地域历史和文化积累的总和。我们可以把文化的积累转化为历史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应当把这一优势转化为简单意义上可以置换的一种资源。一个博物馆在本地域内的影响力,与它在本地域内的活动密切相关。博物馆作为一个地域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单位,负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而且是这一区域文化传播的代理人的角色。一个博物馆,应当与它所在区域的文化相吻合。比如,在社区急切需要某种知识的第一时间,推出与之切合的展览,解答相关疑问,起到与区域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作用。举办这些公益性活动,无论是对博物馆本身,还是对博物馆在区域、社会的影响力,都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博物馆正在成为文化遗产事业中与公众接触最频繁、联系最紧密、影响最广泛的平台;作为现代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日益高涨的文化生活需求彰显了博物馆增强区域软实力的功能;作为国际文化交流的低障碍平台,博物馆易于担当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任。

区域是一个多层次、相对性很强的空间概念。地理学一般按自然地理特征将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政治学按行政权力的覆盖面把区域看成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社会学把区域作为相同语言、信仰和民族关系特征上的人类社会聚落;经济学则有多种解释,一般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域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区域按性质划分可分为:自然区域,即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依照一定的目的去揭示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定性质而划分出来的自然地理综合体;经济区域,即人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措施等对自然环境进行利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特定性质的生产地域综合体;社会、文化区域,即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文化景观的特定性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因此,区域具有等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区域内各组成成分间可以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区域的界限也具有可变性。

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更注重区域内民众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凝聚力的形成及民族感的认同。由于博物馆拥有永久性和非营利性性质,具有价值中立和客观公正的特色,加之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吸引社区最广泛的公众,创造机会支持公众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因此博物馆应融入社会,了解公众及其独特需求,并尽可能使其活动接近公众、接近生活,使其成为所在地区的知识文化中心,进而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基本功能,满足区域发展需求,这使博物馆功能呈现出区域化倾向。

因为博物馆是建立在一定区域内的文化教育机构,按照我国博物馆隶属情况分析,除少数中央部门管理的博物馆外,各省、市均有省、市级的博物馆,建设目标就是为区域服务的,其收藏首先是区域范围内的文物标本,展示也脱离不开当地的人文和自然环境。教育活动首先针对的是社区公众。因此,博物馆也体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每一个地域的历史和风土人情,都是一部丰富的百科全书,发掘本地域具体形象的直观的爱国主义乡土知识教材,通过展览进行充分展示,会给观众带来亲和力,能吸引观众的关注,也最能体现每个博物馆的地方特色。博物馆可根据自身条件推出一些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连的反映本地风土人情和英雄事迹的展览,配合其他教育活动,以博物馆作为核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唯物主义教育和乡土知识教育,总结提炼其中的精华部分,直接与当地的群众产生思想共鸣,能够深入人心,因而产生更好的教育成果,更加利于博物馆和展览的对外宣传。

博物馆功能区域化,使博物馆发展与区域特色紧密结合。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则更多地体现区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包括区域发展史、区域文化、区域资源、区域内民众的日常生活及其情感表达。这也使博物馆更能贴近生活,更能体现对社会的贡献,更能证明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进而赢得社会对博物馆更大的支持和帮助。由于区域发展特色不同,博物馆除基本功能外,又不同程度地拓展出其他功能。

2.博物馆是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www.xing528.com)

从获取知识到终身学习,教育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不管在本质上还是在力度上都有所转化,教育理念与技术也有所改变。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如何适应新的需求,也不再只是教育活动本身如何设计的问题,而是博物馆整体运营应该如何面对这个学习时代的问题。

现在,许多国家已经把博物馆看成人们休闲娱乐和进行终身教育的场所,并因其具有形象、直观和非强制性的特点,已越来越受到本地观众和外地旅游者的喜爱。为了能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职能,建造博物馆与公众之间沟通与互动关系的最好桥梁,博物馆应推广设计更多较为活泼且有主题性的教育活动,除可引起观众的兴趣与好奇外,也能营造轻松活泼、参与性较高的学习气氛,激发游客的思考想象和创作潜力。

要摆脱过去公众对博物馆的刻板印象,增强博物馆的吸引力,让公众愿意去亲近它、接近它、了解它,将博物馆的各项职能发挥至极,就应该积极进行有系统、有计划、有主题的各项活动设计,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的功能,将博物馆收藏、研究、展览、教育的各项成果和资源呈献给社会大众,帮助其探究知识,引导其亲近博物馆,在参与中充实生活的内涵,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终身学习的理想场所。

3.博物馆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008年5月,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张柏同志为配合《国际博物馆·中国专号》的出版,在“古老的中国,崭新的博物馆”论坛上致辞时说,近10年来,由于社会飞速发展,国家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扩大,全国博物馆建设也因社会和公众的迫切需要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博物馆建设热潮持续高涨,尤其是迈入21世纪以来,全国每年新建、改建、扩建的大中型博物馆均在80座左右。这不仅满足了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还满足了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了旅游者休闲娱乐的空间。

由于博物馆一般均选在风景幽雅的地方建馆,历史类博物馆一般都是名胜古迹,包括皇宫、故居、遗址、园林等;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也选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地方建设,与保护区、公园、广场相邻,有的就建在其中,符合生态理念的需要;综合性博物馆也多建在城市中心区,甚至形成博物馆群,与社区紧密结合。因此,博物馆所处的环境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园地。

在物质极大丰富,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激烈,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关系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的情况下,人们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渴望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希望得到适合自己情趣的娱乐和休闲的时候,博物馆恰好为人们创造了这样的环境条件。所以,不仅本地居民到博物馆的人数增多了,外地旅游者为了寻求一种新的生活体验或是改变原有的生活状况,也把博物馆作为旅游的首选目的地,纷纷到博物馆分享异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使博物馆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休闲是人们在闲暇时间进行的一切非工作性活动,包括娱乐活动、旅游活动及一些非娱乐性质的活动。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是个体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驱动下的行动。可见,休闲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体现和完成的,并且是相对自由的一种生活体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需求消费不断增长,休闲必将成为21世纪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主题,成为人类在社会新文明体系创设中的精神归宿。

博物馆不是通常人们用以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和乏味的单纯的社会娱乐场所,旅游者到博物馆休闲也不是简单的消磨时间和纯粹的娱乐活动,而是一种带有情感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是高层次的休闲活动。休闲娱乐文化实质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而达到精神消费的一种文化。博物馆的藏品文化和展览文化能够使人们得到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有助于旅游者个人的全面发展。

在国外,逛博物馆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人们已经从传统的“访问”博物馆,发展到今天的“游览”博物馆。“访问”是指有目的地参观,观众处于一种受教育的被动地位,而“游览”则指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容地行走在博物馆中并进行参观,侧重于休闲需求。因此,博物馆要从专业性的“访问”时代,走向面向参与主体更加广泛的“游览”时代。目前在我国,像KTV、电影院、游戏厅等经营性的娱乐场所较多,而公益性的休闲设施也逐年增加。博物馆属于公益性、知识性的休闲场所。随着城市旅游的兴起,博物馆休闲职能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在世界范围内,著名国际中心城市在发展都市旅游时,几乎都是依据博物馆的建设吸引游客并闻名于世的,这足以说明博物馆在旅游休闲中的地位与作用。另外,博物馆文化与休闲文化相结合,不仅突破了博物馆职能的传统界限,还使博物馆不再是游离于社会的一般机构,而是主动自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调整自身的职能发展。这更有助于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完善,也有利于博物馆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新建的博物馆都是环境幽雅,景色宜人,馆内商店、书店、咖啡厅、餐厅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全,还经常举办深受人们欢迎的音乐会科普讲座等活动。正因为博物馆各项职能充分发展,观众从中受益很多,才使博物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喜爱和关注,因而博物馆的影响和地位也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