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法理学发展史:全面发展阶段

中国法理学发展史:全面发展阶段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法学教育全面发展阶段,高等政法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一是要求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时间;二是实施“双千计划”,即政法院校要与具体的政法部门,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加强业务联系,各向对方派员工作1~2年,全国共交流两千人,故称“双千计划”;三是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要求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多开“双语课程”。

中国法理学发展史:全面发展阶段

在法学教育全面发展阶段,高等政法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一是要求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增加学生实习时间;二是实施“双千计划”,即政法院校要与具体的政法部门,如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加强业务联系,各向对方派员工作1~2年,全国共交流两千人,故称“双千计划”;三是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要求学生提高外语水平,多开“双语课程”。同时,恢复法学博士生的评议工作,新增8个博士点,至此全国共有法学博士点约80个。在此基础上高等政法院校又由国际评估进入“双一流”建设,结果有六家高校的法学院系被评上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和中南财经大学法学学科(自定)。

需特别指出的是,中共中央于2014年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专题就全面依法治国的司法管理体制、司法责任、诉讼原则等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190多个问题并分到具体司法部门予以解决,其中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个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原则的改革,另一个是以责任制为中心的追究制度的建立。同时,讨论、研究和加强法学教育问题,在决定中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和全面采用国家统一的法学类专业核心教材,纳入司法考试必考范围。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建设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政法大学,就法学教育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国法科学生,要做“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强国而贡献青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学教育无疑要出现新局面,我们对中国的法制建设特别是对作为法治中国的思想基础的法学教学寄予厚望。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前程远大!

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不仅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且也开启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新时代,无疑会带来中国法治建设与中国法学教育的新辉煌。作出这一展望,至少有四个理由:

第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指导。这是我们展望中国法学教育前程远大的思想基础和根本保证。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内容博大精深。而习近平关于法治的思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其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论述,关于法治与改革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的论述则是我国法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内容,对于提升我国法学教育的国际地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语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将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如习近平关于法治思想的重要论断、警句,便可直接转化为中国法治话语体系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概念,成为学科体系中的理论渊源,成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支撑,使当代中国法学教育走向辉煌。

当今世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正在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赞许,并成为他们的共同理想,尤其是中国法学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基于深厚的中华法治文明的积淀,根植于中华民族“以人为本”的历史传统,坚持“以和为贵”“有容乃大”的格局,追求“太平世界”的境界,胸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天下为公”的科学理念,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彰显博大的天下情怀和人类的共同理想。就是说,中国法学教育的内容越来越深入人心,必将迅速发展和全面繁荣。

当前,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必须从习近平有关法治的思想中去探求,从实践中去求真知,从规律中去发现,不断提升领导干部和全体人民的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水平。(www.xing528.com)

第二,对中国法学教育和前途,要树立四个自信,即法治道路自信、法治理论自信、法治制度自信和法治文化自信。自信是前进的动力,更是夺取成功的基础。道路自信是方向问题,必须看清和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法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它顺应潮流、符合民意、立足国情、深受欢迎。这条道路由三个方面构成其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而法学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组成部分,从而使法学教育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法学教育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前进。

第三,我国有几十年特别是有改革开放40年来法学教育的经验,这些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总结这些经验并将其加以马克思主义分析,结合中国国情,上升为理论,将大有裨益,如对我国法学教育的性质,采用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有效地推进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我国法学教育既不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也不单纯放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而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并与职业教育结合,实践证明,效果是良好的。

第四,中国法学教育既合理借鉴了中国几千年法学教育的某些合理因素,贯彻“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的方针,也合理借鉴西方法学教育的某些合理因素,从而使中国法学教育独树一帜,及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7年5月专门视察了中国政法大学,对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制建设作了重要指示,强调指出:没有正确的法治理论指引,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高校作为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要充分利用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加强法治及其领域基础性问题的研究,对复杂的现实进行深入分析,作出科学结论,提炼规律认识,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提出了要大力培养德法兼修的法科人才。总书记不仅强调法学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指出发展法学教育的方法和措施。这是我国法学教育的强劲东风,我们必须响应号召,既要看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更要满怀信心和希望,把法治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伟大的新时代,必将迎来法学教育的新局面!

在十九大精神的鼓舞下,2018年1月30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包括法学在内的全国本科专业目录共有92个,这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它对专业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与水平、教师教学中的发展条件提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要求,并贯彻三个原则:第一,突出学生中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第二,突出产出导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设定人才培养目标;第三,突出持续改进。强调学校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总之,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党的教育方针定方向,我国一定会把法学教育推向三个“一流”(一流学校、一流学科、一流教师),使之为中国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法学教育前途光明,责任重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