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正宇:开拓创新,推动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

王正宇:开拓创新,推动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正宇,祖籍安徽,1926年4 月生于甘肃平凉一个职员家庭。王正宇是一位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图书馆领导。因此,要推动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势在必行,为此,王正宇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创建兰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的工作,终于在1984年建成并开始招生。王正宇认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工作人员知识的博与专有密切关系。王正宇历来工作认真,学风严谨。

王正宇:开拓创新,推动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

王正宇(1926—2001),祖籍安徽,1926年4 月生于甘肃平凉一个职员家庭。1946年考入兰州大学中文系,1951年6 月毕业后留校工作,同年9 月被选送北京俄语专科学校学习。1952年9 月学习期满后回校,任兰州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科长,同时兼任公共俄语课教师;1962年5 月任命为兰州大学教学行政科科长。“文革”期间遭受打击,被下放劳动,1968 到校教务部做保管工作。“文革”结束后,于1978年初回校长办公室工作,6 月调兰州大学图书馆工作,先后任图书馆副馆长、馆长,兼任图书馆学系主任。

王正宇是一位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图书馆领导。早在1984年,他就在兰州大学图书馆率先实行了管理改革,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奖励办法,如岗位责任制、定量管理、目标管理等,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兰州大学图书馆的改革经验在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的改革。

20 世纪80年代以前,西北地区没有正规的图书馆专业教育机构,而西北经济的振兴又迫切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因此,要推动西北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培养人才势在必行,为此,王正宇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创建兰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的工作,终于在1984年建成并开始招生。为使培养的学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他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系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和改革。提出从文科生和理科生中同时招生,文科班以学习开发利用西北地区文献及其相关知识为主,理科班以学习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为主的新思路,并在首届本科班中付诸实施。关于课程建设,他摆脱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特别是编目课程的设置,他认为将普通图书的编目与古籍整理分两门课开设,二者的编目原则和方法虽有共同的地方,但古籍整理的编目更专业化。于是他聘请了甘肃高校乃至西北五省高校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各学科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当时,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各办学单位师资缺乏,甘肃省内十多位热心教育图书馆专家成为专职教师,开设了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和特色课程。专家队伍和所开课程的讲授有:甘肃省图书馆潘寅生的“图书馆学基础”“图书馆科学管理”,邵国秀的“图书分类”“主题和期刊工作”,周丕显的“史部目录学”,彭庆怀的“中国书史”,牟实库的“地方文献”;中科院兰州分馆刘全根的“情报分析与研究”,梁鳝如的“图书分类”“图书馆目录”,景吉光的“科技文献检索”;兰州铁道学院图书馆陈和平的“图书馆定量馆理”,王汉成的“图书分类”;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朱太岩的“中文工具书”;兰州医学院图书馆朱允尧的“医学文献检索”“目录学”;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李伦良的“科技文献检索”;兰州大学图书馆靖钦恕的“期刊工作”“图书分类”,刘满的“中国文化史”,安邦建的“图书情报学”;青海师范大学蔡成瑛的“读者工作”“藏书建设”等。

王正宇

1981年恢复成立甘肃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时的合影(图中左二为王正宇)

在培养图书馆工作专业人员中,他结合学生特点,注重进行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前景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未来将从事继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知识的工作,既是服务人员,又是教育工作者;既要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又要有专精的研究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从而按职业的特殊要求去塑造自己。使他们既掌握了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又能更好地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读者服务。(www.xing528.com)

图书馆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专业师资队伍既要有理论水平,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坚持以专业为主,又必须重视教学及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效果。王正宇认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工作人员知识的博与专有密切关系。因此,无论双学位班或本科班都应有一年时间,侧重一个专攻方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研究的能力。双学位班更要重视使学生所学知识结合于图书馆学,为此,应多开相关的选修课。除了学习文科或理科的基础知识及外语课程外,还应学习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及基本技能,培养实践能力,以适应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需要,为提高图书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夯实基础。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使部分优秀学生能发挥他们的钻研能力和进取精神,在入学时,他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指定必读基本书目及参考书目,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大量阅读。教师则根据教材体系着重讲授重点、难点、疑点及新观点,对理论性强的章节提出思考题供学生钻研,对实践性强的部分定期进行实习。同时,他还要求学生习作短小精悍的论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写作的能力。

王正宇历来工作认真,学风严谨。1988年,西北五省(区)高校图工委协作组决定编写一部《西北高校图书馆年鉴》,用以反映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和建设成就。为了编好这部资料性工具书,他事先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当第一次编委会开会时,他将全国主要报刊上发表的有关年鉴编写方面的论文认真筛选复印成册,发给编委参考。有的编委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西北高校图书馆年鉴》尚在孕育,而他的年鉴学论文集已经问世。”《西北高校图书馆年鉴》从策划、编写、审校到出版,都浸透着他的心血。1987年6 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他因故未能参加,为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他专程去西宁向负责青海高校图工委工作的蔡成瑛馆长了解会议详情。到西宁已是星夜,他不顾旅途疲劳,和蔡成瑛馆长彻夜长谈,次日凌晨又匆忙返兰。蔡馆长劝他休息一天再回去,他说:“馆里工作忙,不能久留。”1988年10 月,他和蔡馆长一道去西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高校图书馆第五次协作会议,兰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将一份有关招生的文件托他带到会上发给与会代表。文件校印质量稍差,但尚能看清,他看后在文件上批了这样一句话:“如此质量的文件我在同行面前难以拿出手。”退给系里重新打印。这件事充分说明了他对工作一丝不苟、铁面无私的精神。

王正宇热爱图书馆事业。他立足兰大,胸怀全局,热情关注和支持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他和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石方等同志一道,积极倡导和组织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协作。1984年,西北五省(区)高校图工委协作组正式成立,开展了各项行之有效的协作活动,对推动各馆的改革、经验交流、干部培训、文献资源共享、学术研究等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他总是勇挑重担,顾全大局。1989年8 月,《西北高校图书馆年鉴》编委会原定在青海师范大学召开第三次编委会,当他得知青海省经费比较困难时,就主动提出仍由兰州大学图书馆承办这次会议。他退休以后,仍时刻关心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关心着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经常提出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王正宇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在这方面也做出了表率。1987年,国家教委通知他去美国考察,同行都为他能有这样的机会而高兴,动员他出去多学点国外的经验回来。他却坚辞不往,且谦虚而诙谐地说:“我英语不行,出去了既当聋子,又当哑巴,不但学不到什么东西,还给别人添麻烦。要是把这笔钱用来为图书馆买书,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远比我出趟国大得多。”结果因他执意不肯而未能成行。他对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曾打算组织一些同志编写《中国廉吏传》和《中国贪官传》用以警示世人,后因他患病而未果。他对西北五省高校图工委的工作给予了极大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对于青海高校图工委、青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帮助很多,青海师范大学蔡馆长担任着兰州大学图书情报学系“藏书建设与读者工作”课的教学任务,和他相识近二十年,对他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始终感念不忘。

王正宇作为兰州大学图书馆的馆长,由于工作的关系,他与全国图书馆界特别是西北地区的许多高校馆长有着密切的交往,他待人友善、诚恳,因此这种纯粹的工作关系深化为高尚的友谊。西北地区高校图书馆界的知名人士石方、蔡成瑛、袁正祥、叶文礼等,都成为他的好朋友。在省内同行中,他德高望重的重要原因就是他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人耿直,胸怀宽广,是图书馆界同仁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他不愧是图书馆工作者学习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