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作文提分要诀:想象联想法助力写作

初中作文提分要诀:想象联想法助力写作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指导想象联想法,就是由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关、相近或相反的别的事物,或者引发某种感情,从而使思路开阔,内容丰富,主题得以深化的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可由某一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以物为线索。联想是指通过某个知识点或事件、话语、人物等,想到另外的知识点等,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联系。

初中作文提分要诀:想象联想法助力写作

课堂指导

想象联想法,就是由眼前的事物生发开去,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关、相近或相反的别的事物,或者引发某种感情,从而使思路开阔,内容丰富,主题得以深化的写作方法。在写作中,可由某一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以物为线索。值得注意的是:想象联想法不是胡思乱想,它要求合情合理、紧扣中心、思路清晰。

想象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点,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新的知识点,也是一种扩大知识面的方式。想象可以培养和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联想是指通过某个知识点或事件、话语、人物等,想到另外的知识点等,而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潜在的联系。或者可以根据已有的见闻和生活经验,构想出不曾见过,或者从未出现过的形象或情景。方法有很多,作文中常用的有:

1.编创法。就是编制故事的情节。编制故事情节在文学创作上叫虚构,它不受真人真事的限制,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作者可上天入地、探奥搜奇;可和草木交往、鸟兽倾谈;可以历洪荒远古、访古人来者。真可谓无所不能有,无所不可有。但是,同学们应该明白,无论想象的内容多么奥妙神奇,都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个“源”和“本”便是生活。

2.组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事拼凑在一起,形成新的人物形象、新的事情,可称组合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尽管鲁迅讲的是文艺创作,但对我们借助想象写好作文同样有指导意义。这种方法就是人们所说的“移花接木”。

3.扩展法。所见所闻的内容是简单、抽象或粗糙、模糊的,借助想象充实,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可称扩展法。扩展法的过程是:展开想象,让所要写的内容在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来,接着,选词炼句,用最恰当的语言对“浮现出来”的具体形象进行细致的描绘。一般来说,文章的细节描写大多借助于扩展想象。平时说的“添枝加叶”,就是扩展想象。添加“枝”和“叶”正是扩展的结果。

4.梦幻法。借助梦境幻觉描绘出眼前并不存在的情景,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抒发某种情感,可称梦幻法。例如:“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这里借助幻想,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作者对小桃树的喜爱,对美好人生的向往。梦幻法给作者提供了运笔的广阔天地,才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并富有神奇、浪漫的色彩。

名家示范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倚灯夜读,有虫声从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里更觉温暖得很。

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春的鸟声和夏的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内心不由自主地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秋虫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去;她俯首聆听,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秋灯里愈发孤凄。

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极富文学里的抒情美,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让人回味有加,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首音韵动人的美好诗篇。

幼时在乡下,跟着婶婶到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田野里的作物尽收眼底。红薯山药玉米的藤蔓,黑黝黝的,静静地伏在野地里,伴着羽的凉风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虫来偷食。我静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里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我,我们都是虫们肃穆的听众。那晚我着迷于这秋之天籁,到黎明方才睡去。

我钟情秋天的虫声,还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的音符,更能令我内心充满宁静。我品味着刘墉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在那细小的音韵中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沏一杯滚烫的热茶,捧一本心仪的书,窗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有删改)

【赏析点评】文章围绕题目写了自然界、《诗经》里、生活中的秋虫声,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虫声的钟爱之情。又由虫声想到了叶圣陶的话,想到了书里曾读到的内容,想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想到了刘墉的话。在这个美丽的秋日,作者从院角的虫声开始写,用想象的思绪飘飞出了一篇美妙的秋日简书。

考场作文

生命的意义

我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波斯菊。我周围遍野生长的,他们告诉我,他们叫草。没错,我生活在一大片草地里,漫天遍野的绿,绿得直逼人眼,很少有不一样的颜色,正如很少有与我一样的名字。(www.xing528.com)

草们指着不远处的那一朵盛开的波斯菊耐心地告诉我。他用细长的颈托着的粉嫩甜美如花蝴蝶一般的东西,叫花。他们狂热地盯着那些鲜妍的花,投我以艳羡甚至嫉妒的目光:他们是草,我是他们一辈子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事物,我有未来,我会开花。草们称我为“万千中的幸运儿”。

我很惶恐,我一点也不觉得幸运。我曾亲眼看到那一朵开着花的波斯菊突然消失,只留下一小段断口整齐的茎,于是草们告诉了我一个新词:摘。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我只想活着,谨小慎微地活着,但羡他乡无盐女,无惊不宠过一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懂这个道理。我不求万众瞩目,更无心做一棵秀木,所以我努力把自己蜷缩起来,默念:不要开花。

不要开花,尽量不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收拢自己的四肢不受阳光的照拂,不开花的是草,所以,我成了一棵草。

可是渐渐地,我越来越虚弱,周围的草啊,波斯菊啊,好像都成了庞然大物。当我想再吸收养分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吸收养分了。隐约中,我从草们的谈话中又听到了一个新词:枯萎。这,大概就是我的宿命吧。

我要死了。丛林竞争法则:物竞天择,强者生存。懦者,是没有资格生存着的。没有人再叫我波斯菊,因为我快要死了,而我甚至连一个小小的花苞也没有。我毕竟不是草,我没有春风吹又生的能力。我渐渐明白,开花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继续生存下去的资本。草的轮回是一岁一枯荣,而我的轮回,是开花,结果,重发芽。

抬头看看,几朵波斯菊悄然绽放,傲然挺立风中。是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波斯菊很难生存,但毕竟不是不可能,而我却直接放弃了机会。现在他们成了真正的“万千中的幸运儿”,而我,仅是一缕残存之魂罢了。万物,本为拼搏而生,不去努力争取,凭何立于世?

如果我死了,那么世界上将再也没有我了。我以为我读懂了生命的意义,我以为活着就是最好的选择,可我们更应该追求存在的价值: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赏析点评】本文的小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株波斯菊,一株生长在小草之间的波斯菊。在文章的前半段,我们跟随着标题“生命的意义”思考作者可能表达的主旨,但作者很好地跳出了很多学生会写到的“小草的平凡可贵”此类的生命意义,而是通过波斯菊不开放最终凋谢的一生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拼搏”,这样的主题不仅积极向上,更是寓意深刻。且本文文笔优美,让人读来不会有“假大空”之感。

洞庭湖远眺

几十年来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华美而又雄壮的轮廓,这是因为范仲淹那两句激昂慷慨和满怀豪情的话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能让我浮起如此缥缈与朦胧的图景。

终于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瞧这茫无边际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荡和起伏着,暗绿色的滚滚浪涛,轻轻拍击着绵延到天空尽头的朵朵白云。这溅起的丝丝浪花,也叩打着高耸的堤岸,叩打着我滚烫的胸膛,像是郑重地提醒着我,人们应该怎样走向宽广和辽阔,怎样通往远方的世界?从蔚蓝色的天空顶端,千万道金碧辉煌的太阳光纷纷地抛掷下来,像燃烧的炭火,像闪烁的星辰,在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随着悄悄颠簸的水纹,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颤抖着,蹦跳着,快速地扩散开来,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光弧来,像要把整个天空都镶成一片鲜艳透明的玻璃墙壁。

在随意的遐想中缓缓地回过头去,仔细地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自己无限神往,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自己生发出异常兴奋的情怀。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在中央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轻轻抚摸着厅堂外面几根漆得鲜红的木柱,猜测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画栋,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纤细的小楼顶部,戴上一顶戎装的盔甲?是不是胸怀着忧虑的设计者,用它来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强侵凌的不屈意志?

听说从东汉以来,就在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楼阁,将近两千年的沧桑变迁,经历过多少次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已经先后倾圮和崩溃过三十余回。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着大家不断地建造自己所设计的岳阳楼。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会比眼前的这一座庞大和恢宏得多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伟大和高旷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旁震响,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楼阁,似乎还影影绰绰地升腾在明朗的天际。

瞧着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被金碧辉煌的阳光闪烁出星星点点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阳楼记》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名句来。当范仲淹想象着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时,想象着这儿晴空万里或淫雨霏霏的景色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深深地感到,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竟十分潇洒地无视着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运,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倏地超越了向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像范仲淹这样提出了激励着整个民族的伦理规范,率先为天下的苍生而忧虑,这只有充满抱负的志士仁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识抑或醉生梦死的人们当然无从想到要承担这样的重任;然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是更难于做到,把自己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个国家最贫困的水准,坚持着终生都这样去刻苦地砥砺,如果不具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卓绝品性,哪里能够这样办到呢?范仲淹标出的这种道德理想实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为当时的朝廷大臣,肯定很难像孟子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去完成“天将”降下的“大任”。

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茫茫的世界?当然要尽量替大家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如果人人都力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人寰肯定会变得非凡的美丽。然后再将此种纯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

我始终张望着洞庭湖中央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张望着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火光的一团红日,深深地相信人类总会逐渐抛弃卑俗与丑陋,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赏析点评】洞庭湖曾无数次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中、诗词中,或是学生们的心中。对于这个向往已久的地方,作者不仅仅只是赏其美景,更是通过联想,让思绪飞向了范仲淹,飞向了《岳阳楼记》,飞向了茫茫世界,使“游记型”的作文立意一下拔高。当然,思绪的飘飞来自作者平时的积累。

经典训练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声音无处不在,对人生的感受与思考也无处不在。请你以“声音”为题,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写一篇300字的片段作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