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触景生情:初中作文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触景生情:初中作文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堂指导触景生情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所谓“触景生情”就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把事物融入景物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迅哥儿因见到故乡荒凉萧索的景色而产生了悲凉的感情,情与景一致才能起到为下文奠定基调的作用。对于触景抒情类文章来说,应该努力避免以下几种情况:1.写景不具体不生动,语言空洞乏味。

触景生情:初中作文指导,提高写作能力

课堂指导

触景生情是记叙文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所谓“触景生情”就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把事物融入景物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知道,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不具有喜怒哀乐等情感。当作者带着情感去观察描摹景物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流露其间,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作者写景往往不是为了单纯地描写景物,而是借助写外在的景来抒发内心的情。如果要简单地概括,可以把这种写法概括为“三景两事”,即作文从写景开始,在足够的景物感悟之后再写人和事,在人和事的描写叙述中也要借助风景来抒情,最后在景物的抒情中收束文章。这种“从景开始,景中记事,事中有景,景中有事,景中结尾”的写法,会使文章形象生动、抒情浓郁,读来别有韵味。

要想较好地运用触景抒情法,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写景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要先写好景物。但需要明确的是: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特点,同一种景物在同一个季节因为观察切入点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特点。既然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那么我们在确定所要写的景物后,就要抓住其最能表达我们内心情感的特点来写,只有特点鲜明了,才易于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出来。比如在《秋天的怀念》中,从母亲先前提到“花”时“我”的状态到后来“我”在北海看到“开得烂漫”的各色花儿时的状态,可看出“我”生活态度的转变。

2.所写的景物要与所抒发的情感一致。写景是为了抒情,但情与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而人内心的情感往往是极具波动性的,人在不同的处境中,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会不同。因此在写景时,要选择与情感一致的景物来写,这样才能在写景的过程中让感情自然流露,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比如鲁迅小说故乡》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迅哥儿因见到故乡荒凉萧索的景色而产生了悲凉的感情,情与景一致才能起到为下文奠定基调的作用。

3.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言之无味,行而不远”,对于触景抒情的文章来说,语言尤其要生动形象,给人以美感。要做到这一点,不妨尝试以下这几种技巧:1.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给文字披上绚丽的外衣;2.融诗词佳句入文,以少胜多,令读者回味无穷;3.句式骈散结合,形成整齐、错落之美;4.巧用细节描写,以情动人;5.用词准确贴切,增强语言表达之美;6.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从多角度进行立体描写。

对于触景抒情类文章来说,应该努力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写景不具体不生动,语言空洞乏味。写景是抒情的前提,只有把景物描写得具体生动了,语言才会有感染力,才能调动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果没有对所写景物做细致观察,只用粗糙的语言进行粗线条的勾勒,势必给人以空洞之感,作者的情感也就很难抒发出来。

2.抒情不自然、生拉硬扯、牵强附会。景与情是自然交融的,若为了抒情而抒情,给景物强加一些生硬的情感,就会让读者感觉非常别扭,作者抒发的感情也会显得非常虚假,很难打动人、感染人。

名家示范

莲叶青青

许永

夏天,玄武湖里那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忽然让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古人歌咏荷花的诗句不少,可仿佛都不是我要找的。在那些斑驳陆离的句子里,渐渐地浮出祖母的脸,淡淡地笑着,把我的心照亮。

老家的院子不大,却一年一年地种着一缸荷花。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隔年种的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到了小莲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

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夏天到来的时候,才有真正的长杆儿荷叶亭亭地舒展开来。这时天太热了,大门成天开着,就有人探头欣赏我家的独特风景。老太太也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忽一日,有位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在门口探头探脑地张望,老太太请她进来坐坐,可女人摇摇头,说出一番话来。老太太这才注意到那孩子生了一头的疮,祖母丝丝叹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原来,女人是来讨荷叶的,中医给小孩儿开的药里,要用到新鲜的荷叶。

荷叶是夏日里最清凉的东西。老太太以往每年都要分送几枝荷叶给左邻右舍泡茶喝,这一年老邻居们是喝不上荷叶茶了。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不过,小孩儿的疮倒是确实一天天好起来。

家里的人都可惜那一缸好荷叶,像这样剪下去,今年别想看荷花了。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如今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凉。假如祖母拥有这一池的清凉,她又会高高兴兴地把它分送给许多人吧!其实,每一个从莲叶旁走过的人,都分享着一份清凉——这是一个太平凡的联想,可我还是要把它写下来,因为我想起了我的祖母,祖母的微笑真是令人难忘呢。

【赏析点评】本文的开头描写了夏日荷塘的景色,照应了标题“莲叶青青”,并通过景物的描写引出了对祖母的回忆。全文的主旨是关于祖母的事情,但同时莲叶又穿插在文中,成为文章的线索,由景及人,由物及人。在文末又回到了景物的描写,既照应前文又自然收束全文。

考场作文

一路迎春 一生甜

春意已近,山上的迎春花也已悄然绽放。昨晚的那一场雨,淅淅沥沥地滴落在这朦朦胧胧的道路上。夜幕已经染了半边天,可是这一场雨却带来了久违的想念,染了山,染了水,染了花,染了台阶,染了屋檐,染了思绪。(开篇交代时间和天气,自然奠定了感情基调。排比句的使用不仅语势磅礴,还充满情味,渲染了思人之境。)

看着远处的迎春花,一朵一个姿态,一朵一片芬芳。(实在是妙语连珠,美不胜收。)金黄色的花瓣鲜嫩又迷人。其中有不少还害羞地低着头含苞待放。我踏上了那条我熟悉的路,那是山上一条蜿蜒的小路。听爷爷提起过,那是奶奶最喜欢的,因为路边的迎春。(由物到人,点出了联想的对象,自然亲切。)(www.xing528.com)

回忆里,奶奶长着老茧的手一边紧紧握着我,一边携着一枝满是黄蕊的迎春漫步在这条碎石土路上。“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这是我常念的诗。奶奶只是笑着在一旁看着我,还不时地左右摇晃着花白的头,想接着我的嘴,也顺溜地背着,只是不语。奶奶识字不多,每当听我读书、背书,她总会跟着我的声音张张嘴,仿佛那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符。(对于奶奶的刻画既充实了联想的内容,又隐含着某种希冀,为下文做了铺垫。)

等到我全都念完了,奶奶才语重心长地说:“你啊,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咱们的汉字啊给认个遍。”那声音亲切得像极了母亲的手,然后舒展开一脸的褶子,眼里满是期待。“想想以后,你学习好,能考上清华北大了,那真是……”奶奶不说了,只是拿起那枝迎春,用黄黄的花瓣轻点我的额头。脸上的褶子更像柳条飘浮到了额间发际。(描绘细腻,充分地运用神态、语言和外貌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嗯嗯,要是那样真是太好了!奶奶,你说我说的对吗?”话音刚落,奶奶就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块淡黄的玉米糖塞进我嘴里。奶奶一直记着,我最喜欢吃玉米糖了。“好吃,真甜,滋滋滋!”“奶奶,你也吃!”“好好,我也吃。我要像禾禾一样!”一旁的迎春好像也都甜得笑出了声,摇摆着,跳跃着,呼喊着……(情景交融,印象深刻。至此事件记叙完毕。)

时光荏苒,上了初中,便再少与奶奶同行在这满是迎春的山路上了。虽然这里也早已没有以前的坑坑洼洼,没有以前的泥泞。但是昔日的迎春花却不曾改变,像一条嫩黄的丝巾把小山包围了一圈,一直蔓延到小路的尽头。(回到现实,抒发感慨,不忘对迎春的简单刻画。此处对物的刻画是整体的、粗线条的,为下面深度抒情打好基础。)

早春的风徐徐又起,幽幽的迎春花香迎面而来、沁人心脾。路旁的迎春开得绚烂,如同奶奶对我的爱与念从未消失、从未远去。站在一片繁茂的黄色花瓣的迎春花中,我窥见了一点新绿。这些仿佛是一个美丽的人儿穿上了黄色的舞裙围着我。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奶奶那慈爱的面庞。那面庞也如这迎春,染了山,染了水,染了台阶,染了屋檐,染了思绪。(结尾的抒情可谓妙笔生花。穿着舞裙的迎春不正是心里最美的奶奶么?这面庞仿佛迎春开满了小路,陪伴着自己走在人生的每一条碎石土路上。此时情感到达了顶点。)

记忆的匣子

轻轻拍掉匣子上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把它打开,里面五花八门,什么东西都有,像小泥人、玻璃弹珠、弹弓……这些都是我珍藏的儿时具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张照片了。

照片上的我满脸漆黑,眼里流着泪水,扑在妈妈怀里痛哭,一条长长的鼻涕像橡皮筋一样连到了妈妈的胳膊上。这是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第一次做饭后的情景,那时我才八岁,爸爸在一旁用手机正好拍了下来,后来爸爸外出去大城市时才洗了出来,被我一直保存到现在。

那天,我放学回家,桌上的纸条写着:爸爸妈妈和姐姐因为有事去了外婆家。天色渐渐黑了,他们还没有回来,于是我决定动手做一顿丰盛的晚餐,给他们一个惊喜。

擀了几张薄薄的饼,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点火——放上引火的柴火,点燃后再放劈柴和煤球。可能放得太快了、太多了,不仅煤球没点着,火也熄灭了。烟呛得我又流眼泪又咳嗽。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终于那可亲可爱的火苗出现了……放上锅,倒油,开始烙饼。火是愈烧愈旺,煳饼是越烙越多,待再往锅里添油时,烧红的锅底“呼”的一声蹿起了一尺多高的火舌。出于本能的反应,我慌忙舀了一瓢水倒下去,没想到,火焰更加跳跃起来,张牙舞爪的火舌似乎要把眼前这个目瞪口呆的小孩给吞噬掉。来不及害怕,我迅速拽过盛水的大盆扣在了炉子上……

爸妈和姐姐回来时,看见满脸满嘴漆黑的我正挑最煳的饼往嘴里吃呢。见到亲人,我再也禁不住满肚子的恐惧和委屈,扑到妈妈的怀里,“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妈妈一边哄着我,一边表扬我的机智:“我的宝贝儿子会做饭了,而且竟然知道用盆去盖灭火,了不起!”一旁的爸爸笑着用前不久刚从南方捎回来的能拍照的手机把这个镜头拍了下来。当我看到这张照片时,也不禁咧开黑黑的嘴笑了起来。

自那以后,我便觉得自己长大了,能自己做饭,独立生活了,比以前也成熟了。并且通过这件事,我也懂得了在困难面前害怕没有用,哭泣也没有用。与其等待,不如拿定主意,依靠自己的力量渡过难关。

我低下头,手指不禁轻轻抚摸着这张相片,一角已经有些泛黄,拂去它的灰尘,我的眼里盛上了泪光。相信这张照片我一定会保存到老,到时再拿出来看,一定会不禁莞尔的。

【赏析点评】本文的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构思模式,由一张照片生发联想,表现出自己对成长的感悟和认知。“照片”这个物选得很好,也写得很细,让人过目不忘,同时做饭的细节也写得十分生动、细致,很符合小孩的特点和生活实际,结尾的感悟自然水到渠成。

拥抱春天

今年的春天来得迟了些,那份对春的渴望就格外迫切。好不容易迎来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于是在暖暖的午后,我穿上春天的轻装,从局促了整个漫漫冬天的室内走出来,到野外去寻找久违的春的气息。

田野里是一片绿的海洋,返青的麦苗像经过精心剪裁似的,整齐地铺向远方,微风吹来,在新鲜的泥土气息中,那绿的波浪便一层层荡开去。婀娜的柳树是春的宠儿,柔嫩的树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像是蹒跚学步的婴孩。而那刚刚孕育出鹅黄芽苞的纤细枝条,则似少女额前的刘海儿,被情人风儿撩起,随即又羞涩地垂下。

顺着田间小路随意走去,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在草地上随意地坐下来,躺下来。蓝蓝的天上是淡淡的云,大朵小朵随意地飘着,我的思绪也随着这云悠悠地飘起来。闭上眼睛,所有的疲惫与忧伤都随着冬的脚步渐渐远去了,脑海中荡漾着的只有丝丝缕缕美好的回忆。几棵调皮的草儿抚摸着我的脸庞,轻轻的,柔柔的,像母亲的手。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清脆的叫声把我拉回到了现实中。不远处的树枝上多了几只叫不出名字的鸟儿,它们在快乐地鸣唱着。它们或许是刚刚结伴从遥远的南方飞来,诉说着旅途的见闻和回归故乡的兴奋;抑或是分别了一个冬天的老友偶然相遇了,相互倾诉着别后的思念和邂逅的惊喜。过了一会儿,这些小精灵不约而同地飞到了不远处的草地上,一不小心,惊醒了几朵花的酣梦。花儿们便一个个睁开慵懒的眼睛,打个呵欠,伸个懒腰。有只调皮的鸟儿为了表示歉意,在一片花瓣上轻轻地亲吻了一下,那花儿便娇羞地低下了头,淡黄色的脸庞似乎浮现了一层微微的红晕,让人顿生爱怜之意。

西边的天空渐渐染上了红霞。远方的村庄在树的掩映下,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写意画。我轻轻站起身来,在夕阳中,伴着长长的影子走上了回家的路。

朋友,在明媚的春天里,忙里偷点闲,放松心情,去尽情地拥抱自然,拥抱春天吧!

【赏析点评】本文和前面两篇略有不同,没有用到回忆与插叙,而是直接抒发景物带给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作者由对春的盼望入笔,引出下文的寻春与绘春。绘春部分是文章的重点所在,作者灵活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近景与远景巧妙结合,从视觉、触觉、听觉多种角度描写,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妙图画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嗅到了春的气息。

经典训练

选取一个你熟悉的景物,采用触景生情的写法,写一篇作文,300字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