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想象力的联想法

激发想象力的联想法

时间:2023-05-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想想象法技巧点拨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并非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如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高考语文(江苏卷)的“怀想天空”,高考语文(广东卷)的“传递”,高考语文(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等,均可用联想想象法去立意。

激发想象力的联想法

联想想象法

技巧点拨

很多同学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并非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联翩”,不能由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联想是“实”,由此及彼,想到的也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想象是“虚”,是主观创造出来的。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一个人的想象越活跃,所受的外物与内心的限制越小,他对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情感体验就越强烈,审美体验就越丰富,创造力也就越大。

近年来,许多高考作文的话题或文题中关键词语的多义性为考生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类关键词既是实指,又包含了某种象征意义。如200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高考语文(江苏卷)的“怀想天空”,高考语文(广东卷)的“传递”,高考语文(四川卷)的“一步与一生”等,均可用联想想象法去立意。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例,这里的“坎”,从小处看可指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必须经历的磨难,往大处想可指国家民族所遇到的重重阻力。“坎”的理解深度便决定了文章的深度。类似文题选材的范围是很大的,既可写某一实实在在的事物,也可借象传意,即根据客观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联想与想象,通过熟悉的、具体的、自然的东西的摹状,表现生疏的、抽象的、社会的内容,揭示出哲理性的意义。

范例导引

那阵风吹过

往事如观流水,来者如仰高山。纷繁人间千万之事,人生匆匆不过数十载。时光流逝,纵然我们记住了亲人的叮咛,友人的祝福情人的蜜语,一些伤心往事却难免郁积于胸,块垒难消。面对万千世事,我们该忘记什么,又该铭记什么呢?答曰: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

珍珠忘记了被河蚌困扰的痛苦,于是造就了盈泪的玉珠。

宝剑忘却了在烈火中被锤打的痛楚,于是露出了锃亮的锋刃。

胡杨忘却了沙漠中干渴的难当,于是创造了“死了三年不倒,倒了三百年不腐”的神话。(www.xing528.com)

顺着历史长河,无数旷达之士面对失败痛苦,莫不泰然处之。

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

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忘却了所有的失意。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铭记着世间之美。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所以,我们应该忘记别人的嘲讽,如忘掉五年前的一次感冒一样;原谅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如原谅天气有晴有阴一样。我们要记住初生婴儿的第一次笑容,我们要记住八旬老人没牙的欢笑……

那阵风吹过,吹走了,吹走了失败痛苦;那阵风吹过,吹过后,铭记住,铭记住了美好快乐!

(四川一考生)

秘诀解读

古今善为文者,都懂得写文章需要灵感,而灵感的产生往往需要一个触动点。作者机智地抓住“那阵风吹过”的瞬间,触动灵感,激活情思,翻动联想想象的羽翼,从珍珠、宝剑、胡杨以及陶渊明、苏东坡身上找出他们“忘记和铭记”的共性,饱含深情地赞扬他们善于忘记,善于铭记的品性。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玉珠,露出了锋刃,创造了不朽的神话,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表现出淡泊与从容,旷达与豪迈。从而向世人昭示了一个真理:忘记失败痛苦,铭记美好快乐,我们的人生才活得惬意,活得从容与豪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