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剧白玉霜的轰动上海滩

评剧白玉霜的轰动上海滩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剧大规模进入上海演出并产生轰动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评剧在上海真正产生轰动效应是白玉霜的到来。新戏老戏穿插演,场场满座,使观众折服,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唱腔轰动上海滩,誉满申城。此时在上海活动的主要班社列表如下:正是由于白玉霜等一辈辈评剧艺术家的艰辛开拓,才使得诞生于北方乡土民间、名不见经传的评剧走向了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赢得了江南观众的青睐与赞叹,极大提升了评剧艺术的影响力。

评剧白玉霜的轰动上海滩

据胡沙《评剧简史》记载,评剧最早传播到上海可追溯到民国元年(1912) ,以挑帘红为主的西路评剧在申城演出了《双红灯》《杨二舍化缘》等剧目,不久北归。如今见诸报刊的评剧最早在上海演出的史料,是民国五年(1916)7月10日《申报》刊发的一份戏目介绍,由唐山蹦蹦戏社在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王少安赶船》《因果美报》《杨三姐告状》等剧目,演员主要有筱如意、筱彩凤、筱麻红等,但是影响不大。

评剧大规模进入上海演出并产生轰动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民国二十四年(1935)首先来到申城演出的是以朱宝霞、朱紫霞、花迎春为主演的双霞评剧社。当年1月26日的《申报》戏单广告上首次出现了“评剧”称谓,双霞社在河北歌剧院、大新戏院、荣金戏院、皇后戏院等处演出了《美凤楼》《金不换》《李香莲卖画》《白金哥私访》《双招亲》等剧目,产生了一定反响,《申报》称赞他们“开沪上游艺界之新纪录,是华北歌剧界之急先锋”。同年,爱莲君也带领爱莲社来到上海,在河北歌剧院演出了《春秋素烈》《杜十娘》《小过年》《庚娘传》《妻党同恶报》等剧目。

评剧在上海真正产生轰动效应是白玉霜的到来。1934年,白玉霜因演出《拿苍蝇》被当局禁演并驱逐出北平。1935年应邀带领李家班的安冠英、小白玉霜等人到上海天蟾舞台演出,就是在上海,白玉霜结识了著名戏剧家田汉、欧阳予倩和洪深等人。在这些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使得白玉霜的评剧表演艺术达到了顶峰。白玉霜先与钰灵芝、爱莲君三班联合演出《德教双金》《周子琴》《双蝴蝶》《苏小小》等剧目,为适应南方观众的审美需求,白玉霜把蹦蹦戏里的唐山方言土语改为了普通话,同时将“蹦蹦”改名为“评剧”。1936年初,白玉霜与著名京剧演员赵如泉在天蟾舞台“京剧、评剧两下锅”合演欧阳予倩专门为她创作的《潘金莲》,白玉霜在剧中饰演潘金莲,她扮相清俊、风流婉转、目似春波、含情脉脉,表演精湛,唱腔婉转迂回,轰动一时。接着,白玉霜又与小白玉霜、钰灵芝、赛灵芝、李桂琴等合作,演出了《河东狮吼》《阎婆惜》《反倭袍》《杜十娘》《西厢记》《武则天》《风流皇后》等剧目,尤其是她的《马寡妇开店》在当时的上海被不少剧种移植改编,为此,她被誉为“评剧皇后”。

新戏老戏穿插演,场场满座,使观众折服,凭借其独特的韵味唱腔轰动上海滩,誉满申城。这引起了安娥、赵景深、阿英等戏剧家、文学家等进步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赞许,比如阿英专门撰文指出:“蹦蹦到了白玉霜在上海演《潘金莲》《玉堂春》,已经不是蹦蹦的原来形式,而有了不少改革,这是实在的。白玉霜的大部新戏,是更加京剧化。”还有人惊呼:“这是清末民初诞生于唐山滦县一带的地方剧种,三十余年光景,居然土疙瘩成精,它那平易而有动听的唱腔流播整个华北、东北地区,在京津两地稳健地站住了脚跟《》白玉霜居然唱进了内城,就在这怪名字的园子里立足,而且居然‘爆棚’。”白玉霜在上海站住了脚,评剧这个北方剧种在江南就流传开了,应该说评剧发展成为今天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大剧种,白玉霜是功不可没的。

白玉霜在上海更为轰动的事件是主演电影《海棠红》。这是一部首次被搬上银幕的反映评剧艺术和评剧艺人生活的电影,这部电影是由欧阳予倩亲自为白玉霜创作的一部评剧,由明星电影公司拍摄录制。明星阵容强大。

电影讲述的是评剧艺人海棠红凄惨的人生经历。她演技精湛,备受观众追捧,但生活境遇十分悲惨。海棠红的悲惨境遇,使白玉霜与她同病相怜,所以白玉霜表演得真实感人;再加上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为她量身打造的唱词极具魅力,所以她的演出轰动了全国。同时,这个阶段也是白玉霜艺术生涯中的鼎盛时期。(www.xing528.com)

韩燕2019年4月摄于成兆才纪念馆

这期间,除白玉霜外,还有不少评剧艺人赴沪演出。1935年12月,以芙蓉花、花小仙为主演的班社到上海恩派戏院、新世界大戏院等演出;以张彩兰、雅丽君、花艳琴等为主演的班社到大世界戏院演出。1936年,喜采莲、李小舫等来到上海演出,戏剧家欧阳予倩为她便写了《人面桃花》,声望日益提高。当时的报刊盛赞道:“评戏,民国十六年开始见起色,迄今势力雄厚,凌驾京戏之上,且所号召顾客皆中下级人士及妇孺辈。最近几经改善,如莲剧团等,亦能供上级人士赏识,于是,不许登台的评戏,遂得扬眉吐气,今日在戏剧界,有稳固之地位也。”此时在上海活动的主要班社列表如下:

正是由于白玉霜等一辈辈评剧艺术家的艰辛开拓,才使得诞生于北方乡土民间、名不见经传的评剧走向了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赢得了江南观众的青睐与赞叹,极大提升了评剧艺术的影响力。王林在《评戏在天津发展简史》这本书中有如下一段话:

天津评戏女艺人在上海长期演出,影响日益扩大,越演越红,不仅轰动了上海,而影响了江南和西南。当时在上海的许多京剧演员,也无法与之抗衡,就连从北京应邀到上海去演出的名角也是一样,像梅兰芳,马连良那样权威性的人物,一个合同最多也只能订四十天,再演久了就得拿出新戏给观众看。梅兰芳就专为上海观众排过《太真外传》(《太真外传》1926年共编写四个本子) ,也是成本戏,还用了新的布景。然而,天津评戏演员朱宝霞、爱莲君、白玉霜,喜彩莲、芙蓉花、钰灵芝等人,连续演出几个月,甚至半年,上座率仍不衰,迫使京剧演员主动与评戏演员合作演出,来维持 生活。

除去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评剧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还流传到了陕西的西安、山西的运城、湖北的武汉,以及河北的张家口内蒙等地,几乎流布了大半个中国,堪称全国性的大剧种,这下蹦蹦戏这块“土疙瘩”真的“成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