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材与不材的含义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材与不材的含义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释]①不材:不成材。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面对这种困境呢?”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知行合一一、说一说你怎样理解“处在材与不材之间”的意思?浑沌之死 探骊得珠 曳尾泥涂 匠石之齐2.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材与不材的含义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山木》)

[注释]①不材:不成材。②天年:自然的寿命。③舍:住宿。④竖子:童仆。⑤烹:即“享”,用酒食招待客人。⑥奚:何,哪一只。

参考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动手砍伐。问他们原因,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用处。”庄子回头对弟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在朋友家留宿。朋友非常高兴,赶紧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面对这种困境呢?”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趣味国学

栎树的故事

宋国人匠石前往齐国,路过曲辕,看到一棵栎树长在土地庙旁。这棵树比山都高,树冠大到可以遮住几千头牛。它的树干足有百尺粗,从地面往上很高才开始分枝,能够凿成船的树枝就有十几根。前来观赏的人很多,树下就像集市一样热闹。

匠石瞟了大树一眼,就继续往前走。徒弟们见状,连忙一阵儿小跑,追上来问道:“师傅,自从跟随您学艺,我们就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树。您为什么不肯多看它一眼呢?”匠石说:“不要再说了!这棵树什么用都没有!用它造的船会沉没,用它打造的器具很快就会烂掉,用它做的柱子很快就会遭虫蛀。正因为它是无用的散木,所以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

晚上,匠石做了一个梦,梦见栎树对他说:“你要拿什么和我相比呢?拿有用的树吗?比如山楂梨树、橘柚之类,果实成熟就会剥落,树干往往被折断。它们虽然有用,但不能终享天年。你这个将死的‘散人’,又凭什么发出‘散木’的谬论呢?”

追根溯源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敝数千牛,絮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guǒ)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mán),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庄子·人间世》

古为今用

天生我材必有用

发试卷了,许多人看着自己的卷子,“啊!一百分!哈哈!”沉寂的教室霎时乱成一片。

“喂!你多少分?”前面的同学突然转过头,“是你呀,我问错了。”

放学了,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最后一排,目光灰暗地望向自己的分数,“唉,又要抱鸡蛋回家了……”他敲了敲脑袋,自言自语,倒在了课桌上……

学习上,他是棵歪歪斜斜的无名草。

与邻班的跑步比赛中,班上的同学都努力奔跑着,但比分还是落后。

“知道吗?班长刚把比分追回来了!”他听了,默默给自己鼓劲,千万别落后,千万别拖累大家。“傻瓜,到你了!别又拖后腿了啊!”(www.xing528.com)

他准备好姿势,“砰!”一声枪响,他飞快地跑着,眼看着胜利在望,“啪!”一块小石头绊倒了他,膝盖出血了。“哼,他就是我们班的累赘!”在叹气声中,他慢慢爬起,可惜对手已经到了终点与队友抱成一团。他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可能就是没用吧。

体育上,他是棵无人知无人晓的野草

终于有一天。他爆发了!

那天下午,老师急匆匆地跑进教室,“有没有人参加明天早上的象棋比赛?”没有回应。“到底有没有,没有我就弃权了啊!”老师期待着有人回应。平时那么默默无闻的他嘴唇颤动:“我,我可以吗?”“你?”老师半信半疑。全班也质疑着,“你,哦,你还是去吧。重在参与。”老师转头走了。

第二天中午,他捧着一张一等奖的奖状归来,同学们既高兴也很惊讶,没想到看着“很不起眼”的他,象棋下得这么好。从此,同学们再也不小瞧他了。

[解读]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人注定是一棵无名草,只是擅长的领域不同。就像每种花的花期不一样,但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知行合一

一、说一说

你怎样理解“处在材与不材之间”的意思?能结合你知道的庄子的故事说一说吗?

二、练习与测评

1.讲一讲。

我们从前面的课文中学到了很多故事,以及相关的知识,请讲一讲。

浑沌之死 探骊得珠 曳尾泥涂 匠石之齐

2.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庄周作色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失我常,我无所处_______________

(2)翻译: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3)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