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进行小学语文“以读促写”的研究,有必要对此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情况阅读现状及习作中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寻找阅读教材的可取之处,分析“以读促写”教学实施的可能性。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借文中人物之口指出写作文的三种毛病之首是“用词、用语不适当”。处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他们的书面表达处于发展阶段,口语表达远强于书面表达。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要进行小学语文“以读促写”的研究,有必要对此阶段学生的语言发展情况阅读现状及习作中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理清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寻找阅读教材的可取之处,分析“以读促写”教学实施的可能性。

(一)小学生的学情

小学生处于书面语言发展阶段,需要进行规范的书面表达的学习。同时,他们处于从“写话”到写“习作”的过渡阶段,刚刚学习写习作,其习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待解决,而他们平时的阅读却并不能为其写作助力。

1.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用词不当,词汇匮乏。夏丏尊、叶圣陶在《文心》中借文中人物之口指出写作文的三种毛病之首是“用词、用语不适当”。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情况在学生的习作中泛滥成灾,如“辽阔的草坪”“黑乎乎的头发”。不仅如此,习作中用语一般都很简单,干瘪无味,不要说文采,连常用的四字词语或成语都用得很少,更不要说运用修辞手法了。

其次,流水叙述,没有重点。学生在写人、叙事时常常从情感出发,不知道也不会从理性的角度去选择写作素材,因而他们的习作往往重点不突出或完全没有重点。比如,写一次外出游玩,要从准备工作写起,其间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漏写。但正因为都要一一写出来,所以行文时只能用简单句概括写,以至整篇习作成了标准的流水账,不知道要表达什么。而写人时,则不会通过典型的事例,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特点。

最后,表达随意,欠缺条理。学生习作中的语句大都是日常口语的直接呈现,因而口语化、随意化比较严重,存在许多语言上的错误,语句条理也不够清晰。比如,主宾颠倒,“这张照片对我印象很深”;缺漏语句,语意混乱,“姑姑给我买了一辆很大的自行车,心里很害怕”。习作的段落结构不合理,缺乏布局谋篇的意识,如有的学生没有“段落”的概念,一篇文章就只有一段;有的则随意分段,导致文章结构凌乱。

2.学生的语言发展情况

按照儿童的语言发展,初入小学的学生的口头表达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书面表达能力只是处于萌芽阶段;到了中年段,书面表达逐渐赶上口语表达;大约到了12岁,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才趋于接近。处于小学中年段的学生(一般9至10岁),他们的书面表达处于发展阶段,口语表达远强于书面表达。显然,他们此时并不能很好地分清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所写的习作必然会受到口语的巨大影响,因而习作表达中口语化、随意化的现象不可避免。如果此时教师以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逐步从课内外阅读中学习规范的书面用语,学生学有“抓手”,势必事半功倍。(www.xing528.com)

(二)小学习作的要求

新课标将第一学段(低年段)的习作教学定位于“写话”,而第二、三学段(中、高年段)则为“习作”。显然,“习作”在篇幅上较“写话”要长,且内容要求完整,有开头,有结尾,按照一定的顺序叙写。细看新课标,它对习作在语言表达上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运用书面表达

新课标要求中、高年段学生写习作能“乐于书面表达”,即不仅关注写习作的兴趣,也要求在习作中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观念。维果茨基认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书面语言同口头语言、内部语言有质的区别。书面语言最完备、最精确,它的主语和谓语是充分展开的。而口头语言可能只有谓语”。中、高年段学生此时的书面语言弱于口头语言,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不能有条理地将心中想法完整表达。因而,他们所写的习作基本上是口头语言的直接呈现,容易出现句子缺漏成分、词语搭配不恰当等情况。而课内外的阅读就能提供很好的书面语言范例,是学生学习借鉴的最直接材料。

2.内容要写清楚

内容要写清楚就是将内容写得让人一读就明白、了解。这要求学生写习作时能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顺序、条理,将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写出来,比如,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叙事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游记则以空间变换为序……要让中年段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要求,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而课内外的阅读就能给学生提供最直接的、最典型的材料,给学生一个可供学习、借鉴的模板,降低理解、学写的难度。

3.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新课标对中、高年段学生的习作语言运用的一个要求。课内阅读的教材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经典之作,词汇丰富,语句优美,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其中的语言学习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积累语汇,厘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模仿写法,进行迁移运用。而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还能积累丰富的词语和间接的写作素材,在潜移默化中规范书面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