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的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的学习研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与习作目标充分体现出读写结合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中高段的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为读写结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理解与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并调动自己的认知经验写出感悟,深入体会民族文化特色,感受文化魅力。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的学习研究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学风格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内容是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也规定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目标与习作目标充分体现出读写结合的内容。这就表明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中高段的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为读写结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1.阅读目标

综合分析小学语文中高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从中可以得知: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的第3条要求能根据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8条指出要善于从积累课内外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第三学段的第3条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积累的知识,体会文中词句的意思及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的第3条、第8条,以及第三学段的第8条主要写出阅读教学对语言运用表达的促进作用,通过品读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可以让学生在习作时注意锤炼词句,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在阅读文章时积累好词好句,作为习作的参考范本,在习作训练中加以运用。

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的第4条要求能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体会课文抒发的情感。第5条要求能复述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文中语言优美的词句及人物形象特征,并与别人交流探讨自己的感受。第三学段的第4条要求阅读课文时要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第5条指出阅读不同体裁的课文,要善于抓住课文的特点,了解课文大意,描述具体细节,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学段阅读目标的第4条、第5条,以及第三学段的第4条、第5条,主要表明在阅读时,要重视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关注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心得,并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

2.习作目标

语文习作目标与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综合分析习作目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的第2条指出要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运用自由的形式清楚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第4条指出要善于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富有特色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习作目标中的第2条指出要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丰富自身的认识,珍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第3条要求能写出内容简单、具体、又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会分段表述内容。学会写读书心得。这两个学段的习作目标指出习作过程中的素材收集和在写作时要善于观察,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学习立意、选材、结构、语言运用表达技巧来学习相关的写作知识。第三学段习作目标中的第3条指出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语文教科书中的作文体裁一般紧密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编排,教师要重视这一特点,挖掘出读写结合点,以强化学生的阅读与习作能力。

由上可知,语文阅读目标与习作目标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小学中高段,阅读目标和习作目标表明: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和方法,并养成喜欢表达自身阅读感受的习惯,写作需要在积累素材与运用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语文教师应深入剖析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质内涵,准确理解其内容与要求,有效促进阅读与习作的结合,以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二)全面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阅读与习作是小学语文中高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为习作提供范本,习作可以深化阅读,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提升语言能力、培养语文思维、激发审美意识、理解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全面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1.提升语言能力

小学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语言,理解文本所表达的内容,从字里行间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在文本中受到熏陶感染,联系自身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阅读感受写下来,以此来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将阅读、积累、鉴赏、表达结合起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

2.培养语文思维

思维在我们的语言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内在心理的外部显现。因此,语文思维的培养与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例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文章的谋篇布局等都属于语文思维。在小学中高段,阅读与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个性化活动,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具有不同的思维发展水平。语文教师应尊重小学中高段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因此,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通过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在读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3.激发审美意识(www.xing528.com)

语文课程有着独特的审美内容,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是专家和优秀教师精挑细选出来的,文本内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正是一种审美教育活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生发感慨,并能写出自己的理解,抒发自身的情感,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在小学中高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阅读与习作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审美感受。从阅读学习中寻找写作方法,可以激发审美情感,增强审美意识,促进审美创造

4.理解文化内涵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语文与文化一脉相承,语言文字承载着中华文明。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中的文化内涵,鼓励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理解与传承中华文明的意识。如小学中高段语文教科书所选的诗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语文教师在诗词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并调动自己的认知经验写出感悟,深入体会民族文化特色,感受文化魅力。因此,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文化内涵。语文核心素养是在长期的语文教育活动发展而来的,阅读和写作二者不可分割,通过读写结合教学,使学生在感悟、体验、反思中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总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了发展基础。

(三)合理开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教学的实施要依托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而这里强调的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是指语文教材资源,即语文教科书。语文教科书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为语文教学指引了方向,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依据。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资源,从中挖掘读写结合点,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另外,学校里还有很多重要的课外学习资源,如图书馆、阅览室等。这些课外学习资源是对课堂教学资源的补充,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其汲取更多的营养成分,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使学生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内容拓展延伸到课外学习,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相反,如果学生的读写水平较低,看到课外学习资源也是毫无感想,这就会浪费课外学习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效挖掘语文课程资源。

由上可知,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不仅可以综合掌握阅读与写作知识,还可以将课内知识与灵活多样的课外的学习资源有效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教科书以外知识的兴趣,从而合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因此,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可以促进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创新显示小学语文教学风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能决定教学的进程,能左右教学的方向,能把握教学的节奏。因此,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决策者、引导者与主宰者。这意味着任何教学活动都会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展示教师的个性风格。所以,教学活动充满了教师的个性。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写结合符合语文教学规律。语文教师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时,应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读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综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个性色彩。可见,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有利于显示教师的教学风格。

我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读写有效结合有利于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育语文核心素养、合理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创新显示语文教学风格。因此,紧密结合阅读与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1.帮助深化、明晰阅读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效明确自己的阅读思维,乐于将阅读和思维有效链接起来,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众所周知,深度阅读必然伴随着思考和理解,学生的概念活动和言语活动中必然会产生阅读思维,而没有通过概念活动和言语活动的阅读只能浅尝辄止,学生也只能在阅读过程中处于混沌蒙昧状态,无法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意义。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一个写作任务,如使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进行一段句式仿写,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拥有更加活跃的思维,展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过程中,就能够进一步深化和明晰自己的阅读思维,在酝酿写作语言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极为深刻的阅读记忆,并构建具有层次感和条理性的深层次知识体系。从反方向来看,当学生能够拥有更加精密化和表达化的思维时,也必然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促进读写智能相互转化

阅读和写作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概念,仅仅在写作与阅读两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读写水平。针对阅读而言,其流程通常都是“言、物、意”。而写作的基本程序为“物、意、言”的过程,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阅读和写作拥有十分相近的基本元素。但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一种终结性和定型化的理解,而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蜕变自己的思维,使得思维产生进行性的动态变化。学生通常不是通过线性推进的方式来完成阅读和写作的,而是在一个反复演练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无论阅读和写作程序的复杂程度有多深,阅读和写作之间都有着极为紧密的相关性。不少学者认为,只要学生能够阅读就一定会写作,或者学会写作就拥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表面来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极其相似,都是要求学生拥有文体感和语境感,但是文体感和语境感却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概念,写作对文体感和语境感所提出的要求更高。由此可见,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便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的目标,然而单纯凭借阅读依旧不能协助学生妥善处理写作环节出现的各类问题,但是凭借写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却是可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