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被害预防理论研究的基本梳理:被害预防研究

我国被害预防理论研究的基本梳理:被害预防研究

时间:2023-08-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关于被害预防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整个80年代可以称为“被害预防研究初期”。[25]据笔者考查,我国最早关于被害预防的论文是张滋生的《简论被害预防》。我国学者开始将情境预防理论、被害人责任、被害补偿等被害人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被害预防之中。如进行官方的被害调查,提高潜在被害人预防被害的意识和能力,建立被害人补偿机制,预防其再次被害等。

我国被害预防理论研究的基本梳理:被害预防研究

我国关于被害预防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整个80年代可以称为“被害预防研究初期”。[25]据笔者考查,我国最早关于被害预防的论文是张滋生的《简论被害预防》。在该文中,作者对被害预防的基本要求、被害预防的实施和被害预防的意义进行了阐述。[26]

20世纪90年代后,被害预防研究在我国也进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由于域外先进理论的引入,加上本土研究人员的增多、研究机构的相继成立,被害预防理论发展较为迅速。我国学者开始将情境预防理论、被害人责任、被害补偿等被害人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被害预防之中。[27]

最近十余年间,我国的犯罪被害人学研究进入飞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大量以被害及被害人为研究主题或与此密切相关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硕士、博士论文。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有:张智辉等编译的《犯罪被害者学》,赵可主编的《被害者学》,任克勤编著的《被害人学新论》,汤啸天等编著的《犯罪被害人学》,郭建安主编的《犯罪被害人学》,许永强的《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被害人》,肖建国、姚建龙的《女性性犯罪与性受害》,麻国安的《被害人援助论》,张昌荣的《绑架被害预防》,赵国玲主编的《中国犯罪被害人研究综述》,姚宝华的《间接受害人研究》,蔡雅奇的《杀人犯罪被害人研究》,我国台湾学者张平吾的《被害者学》等。(www.xing528.com)

特别是近几年,被害预防理论研究愈来愈热,越来越多的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王良顺教授在《论被害预防》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被害预防是犯罪预防的必要组成部分,而被害人的被害性是进行犯罪预防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被害预防路径。如进行官方的被害调查,提高潜在被害人预防被害的意识和能力,建立被害人补偿机制,预防其再次被害等。[28]陈和华教授在《被害性与被害预防》一文中,提出被害预防应当从被害人的被害性着手。因为被害人的被害性与犯罪人的犯罪行为之间存在着犯罪心理学上的关联。无论是犯罪人犯罪前的动机冲突,还是自我辩解都能反映出被害人的被害性,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被害预防效果将会更佳。[29]蔡雅奇博士在《美国“全国犯罪被害调查”项目的价值及其启示》一文中,就美国的“全国犯罪被害调查”项目的起源、特点及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在分析其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在进行犯罪测量、犯罪统计和被害调查工作中应当进行借鉴并运用。[30]卢建平教授在《网络犯罪被害与被害预防》一文中,在分析了网络犯罪被害人的特征和被害原因的基础上,以被害发生的过程为依据,提出了被害前预防、被害中预防和被害后预防的具体措施。刘行星副研究员的论文《试论未成年人被害预防》,就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他们被害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建立完善被害人保护制度、做好未成年被害预防的宣传教育工作和事后预防体系防止其再次被害或犯罪等对策。[31]童敏在《流动人口刑事被害人及被害预防》一文中,结合流动人口被害的实证统计,从社会预防、社区预防和个体预防三个层面提出了被害预防的对策。[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